第二百二十二章 海撈瓷(第2/3頁)

倪老板問遊方這兩年都做什麽了,遊方很坦然的答道:“去讀書了,學習一些歷史以及考古方面的知識,充充電,順便做一些收藏買賣。”

倪老板贊道:“好啊,年輕人就應該多學,在江湖上謀個好地位,你老哥我就是吃了這方面的虧呀,只能在這裏死守著這家店混口飯吃。看看那些專家,平時開開鑒定證書就能掙錢,玩這套咱不比他們差啊,就是沒人認你。”

遊方笑道:“話也不能這麽說,人家水平不比你我差,而且當年付出的更多,江湖地位不是憑白來的,而且玩的不好就容易砸了自己的招牌。”

倪老板湊過來小聲道:“小遊子,你既然還在幹這行,今天突然跑到潘家園來了,是不是淘著東西想出手,有好貨的話讓老哥我先看看,一定給你個公道價,不用再四處對縫了。”

遊方本沒打算做生意,但是聽倪老板這麽說,想了想道:“也沒什麽好東西,最近得了兩件玩意想出手,您給個價吧,我著急等錢用。”說著話摸出兩根金條放到桌上。

倪老板一看略顯失望之色,隨即又笑道:“原來是黃魚啊,這東西說是古董勉強了點,但確實很保值,而且如今見到的不多了,解放後幾乎都讓國家收去做黃金儲備了,大部分早就熔了。……你想要多少錢?”

遊方:“給你就是個實在價,兩根八萬。”

倪老板:“七萬,你總得讓我賺點啊。”

遊方:“成交!”然後兩人都笑了。

這筆買賣做成之後遊方又問了一句:“老板,最近有什麽好貨色?”

倪老板神神秘秘的一笑:“也就是你來問,別人我還不肯拿出來呢,剛收的家夥,是真貨!”他去了後面的貨倉掏出來一個不起眼的牛皮紙包,打開好幾層,拿出了一只杯子,淡青色的百圾碎開片釉,直筒形,圈足有銹痕。

遊方一看見這件東西眼睛就眯起來了:“哥窯的宋瓷,這亮不對呀,既不是打眼的賊光,又不像剛出土的新光,我瞅著怎麽帶著一股生腥氣?這釉面還缺了兩塊,像是被硬掰下去的,太可惜了。”

倪老板點頭道:“遊老弟,你真是好眼力,看出門道來了,再仔細瞅瞅,這物件是什麽來歷?原先我們鋪子裏可沒賣過這種東西。”

遊方上手又打量了半天,恍然大悟道:“這是海撈瓷啊!”

所謂海撈瓷,就是從古代沉船中打撈出來的瓷器。自古就有海上絲綢之路一說,商船自東南沿海一帶出發,穿過台灣海峽經南海,將中國物產銷往東南亞、南亞、中東以及更遠的地方。與其說是絲綢之路不如說是瓷器之路,宋代之後,船運外銷的貨物主要就是瓷器。

從宋代開始,就有專門的外銷瓷器生產,這樣的器物造形與紋飾經常帶著典型的異域特征,但工藝都是標準的中國古代陶瓷燒造技術。

古代出海行船風險很大,海盜只是其次,最大的危險是不可測的風浪,但自古殺頭的買賣都有人做,有豐厚的利潤自然會有很多人願意冒險。千年以來,不知有多少滿載瓷器的商船被汪洋大海吞噬,靜靜的沉睡於海底不為人知,出長江口沿東海岸,尤其在南海海域一帶分布的最多。

現代隨著科技手段的進步,可以運用聲納、磁力計等多種儀器探測海底,有很多人也打起了在海洋中尋寶的主意。在西方,沉船探險一直是很多探險家最熱衷的“事業”之一,近年這股風潮也蔓延到中國近海一帶。有很多人以科考的名義在幹這些事,目前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而且茫茫大海管理起來也非常困難,地面上的盜掘還抓不過來呢。

海底尋寶成本高、投入大,找到一艘沉船很不容易,可一旦成功,收獲是相當大的,想想一船的古瓷的批量是多少?至少不低於上萬件,其中有很多仍然保存完好,只要能撈上來,其價值甚至不亞於打開一座古代帝王陵!

倪老板呵呵笑了:“不錯,就是海撈瓷,聽說是南海中沙群島出水的,最近過來了一批,看樣子有一條船被掏了。”

遊方皺了皺眉道:“這物件品相有點殘啊,雖然看上去是完整的沒破,但是釉面缺了兩小塊,不是磕碰的痕跡,可能是長了珊瑚或者牡蠣一類的東西,清理的時候不小心,怎麽能硬掰呢?這東西八百年前沉船時沒碎,現在倒好,出水之後反倒讓人給弄傷了!”

倪老板嘆息一聲:“誰說不是呢!估計東西出來的太多,清理的人手不夠。……但是好貨色也落不到我手上啊,老弟,你感不感興趣?”

遊方又瞅了半天道:“我要了,給個實在價吧。”

倪老板:“跟你就沒什麽好兜圈子了,算我倒黴碰著行家,一口價十二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