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五章 天地六合之定(第2/3頁)

遊方搖了搖頭:“不,明天我還有事,想去畫畫,畫六和塔。”

蒼嵐眼神微微一亮:“蘭德先生也工書畫?那沈慎一開了一家四寶齋,取名琴棋書畫雅趣四寶,看來蘭德先生也是同好。”

遊方有些不好意思的伸手揉了揉鼻尖:“書畫略懂一點點,琴棋則是不通啊,我只是去素描而已,至於目的卻與秘法修行有關,正是當前境界破關之障,如果同遊的話,到了地方你就清楚了。”

蒼嵐微微一笑:“蘭德先生妙筆,蒼嵐自然要隨行觀賞。”

向影華問道:“那此刻呢?”

遊方站起身來拍了拍袖子:“坐一天了,風景已入胸襟,肚子倒是餓了,去味莊喝一碗面片湯吧,我請客。”

蒼嵐:“您怎麽想起來也去味莊請客?”

遊方的語氣略顯誇張:“小時候窮啊,好一點的館子都進不起,如今總算有了點積蓄,路過味莊也敢進門請客了。”

蒼嵐忍俊不禁:“蘭德先生說窮,是多小的時候?”

遊方扭頭看著向影華道:“當然是遇見影華之前。”這倒是大實話,遊方開始“發財”有點家底就是從郴州淘晶石開始的,可不就是在遇見向影華之前嗎?

向影華也被逗笑了,牽著他的袖子道:“路過西湖,如此美景之中請客,難道就請蒼嵐喝一碗面片湯嗎?”

遊方:“我這個俗人說的是主食,覺得什麽菜雅致能入風景,你來點就是了。聞香下馬、知味停樓,這就去味莊嘗嘗滋味吧。”

蒼嵐微微愣了愣:“我記得人家的招牌是知味停車、聞香下馬,何來停樓一說?”

此時他們已經出了夕佳亭走在蘇堤上,遊方一指遠方道:“那樓,不就是停在水邊嗎?”

蒼嵐嘆了口氣:“蘭德先生自稱俗人,實在太謙虛了。”

……

六和塔坐落在錢塘江北岸的月輪峰,始建於公元970年,原址是吳越王錢弘淑的南果園,錢王捐園建塔以鎮壓錢塘江潮,原塔在公元1121年毀於兵火,現磚石塔身是1156至1165年耗時十年重建,在清代光緒年間又重新修葺了塔外的木椽。

千年之前,立塔的目的是為了鎮壓錢塘江潮,就可以得知這是一座端端正正的風水寶塔。

六和塔一共十三層,七明六暗如陰陽輪回消長,進入塔中只能見七層塔室,而磚石塔壁內外兩層皆厚達四米多,門道可就多了,塔內多有暗室藏經卷法器鎮守。塔中須彌座上有數百處磚雕,是考證宋代成書《營造法式》的絕佳實物資料。

這天遊方並沒有登塔,而是在錢塘江南岸的聞濤路旁找了一處高坡,打開畫夾靜靜的坐在那裏,手中炭筆沙沙作響,神識如凝一筆筆勾勒出對岸的山、山腳下的錢塘江、以及這江山中的古塔。

隨著他的筆落下,身側的蒼嵐神色越來越驚訝,這和消砂派繪制風水葫蘆之法玄妙有相似之處,卻更有一番形容不出的意境。

畫中並不帶風水靈樞地氣,就是一幅看似普通的素描,可是當遊方畫成的時候,神識中仿佛有一種重疊感,這一幅白紙在方寸間容納了這片天地山川。若論秘法很類似尋巒派的尋巒訣,但又別有妙處。

遊方在江邊坐了整整一個白天,他可不止畫了一張,一幅畫完又畫一幅,一連是二十八幅,每一幅每一筆都是一絲不苟。看似幾乎都是一模一樣的景物素描,可是遊方將從日出到夕照一日之間的天時輪轉意境都畫進去了,但素描圖上只是景物的輪廓勾勒並沒有畫出任何陰影,而畫面自然帶著這種感覺。

蒼嵐一直帶著若有所思的疑問之色,可是遊方不說話似沉浸在定念之中,她也不敢出聲打擾。向影華只是靜靜的立在一旁,神情恬淡的看著畫畫的遊方。

至於遊方本人,今天覺得落筆很艱難,在此地煉境,變化之玄奇實在不好掌握,他連二十八宿消砂法都運用到筆法中了,仍是似悟非悟。

自古六和塔鎮錢塘地氣,錢塘潮信所帶動的地氣翻騰過六和而止,神識所能感應到的,是天地之間那渾然的定與逆流而上那洶湧的動,竟一體天衣無縫,其格局大開大盍,與寶輪寺那種微妙間的輪轉又不相同,竟無跡可尋。

在《水滸傳》中,魯智深夜宿六和塔下忽聞滾雷之聲,以為是鼓響要起身迎戰,寺僧卻告訴他這是錢塘潮信。這位一生殺人放火的花和尚想起出家時師父說過一句偈語“聽潮而圓,見信而寂”,忽如脫枷而去,立地圓寂。

不知這個附會的故事是否真實,但最早編排這段公案的人一定也對六和塔的靈樞地氣特性有所感應,渾然宏大之處就是天地間的一個“定”字!——是在激流奔湧兇殺紛亂中,天地六合之定力,正可洗煉遊方此時的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