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七十五章 不速之客(第3/3頁)

如今香港很多大型家族企業都面臨如何選擇接班人的問題,池氏企業集團也不例外,池嘉聲的三個兒子暗地裏的競爭非常激烈。遊方的姐夫池木鐸也出身池氏家族,但如今屬於沒有地位的旁支,只在家族信托基金裏拿一份分紅而已。

池木鐸在大陸已是考古研究所所長、博士生導師,也懶得參與池氏企業集團的扯淡事,平時和池家來往也不多,偶爾回香港,倒是和池中悟這個侄子關系最好,打的交道也最多,經常住在池木銳家裏。池嘉聲愛好收藏,他的小兒子與孫子也酷愛此道,因此池中悟與池木鐸有很多共同話題可聊,也很佩服這位堂叔。

這次他到廣州來當然和池中龍的事情有關,不知道是誰教訓的池中龍,更沒有證據是肖家人幹的,貿然去找肖常發談這件事是自討沒趣。但池家人知道肖瑜也在這裏,還打聽出來池中龍曾經得罪過肖瑜,因此派個年輕人來道歉,同時探探口風,好明白是不是和肖家起了沖突?

肖瑜在肖家的地位與池中龍可不一樣,肖常發只有這麽一個獨生女。

這可不是什麽討好的差事,弄不好還容易得罪人,但又不能隨便派個無關緊要的人來,推來推去這件差事便落到一向不顯山露水亦不好與人爭的池中悟頭上。這些話,池中悟自然不會對遊方細說。但是精明如小遊子,一見面就猜出了十之八九,也不去追問他。

池中悟坐下後就被茶幾上的一堆東西吸引住了。遊方在沙發上看書,還在茶幾上整理一堆資料,此刻都疊好放在一旁,最上面是一張乾隆粉彩鏤空瓷瓶的照片與拍賣介紹。這件瓷器曾在國際拍賣市場創造了5160萬英鎊、折合五億五千萬人民幣的天價。

與以往蘇富比、佳士得大型拍賣會不同,這個令人咋舌的天價是在倫敦郊外一個不起眼的小型拍賣行舉行的一場小型拍賣會上創造的,震驚了整個國際藝術品市場,連那家拍賣行的老板接受采訪時都沒有回過神來,感到始料未及。據說買家來自中國大陸。

池中悟一眼看見這份資料,就問道:“請問您貴姓?也對藝術品收藏感興趣嗎?”

遊方心中暗道:“你該叫我一聲叔。”表面上很客氣的答道:“我姓遊,叫遊方,是學考古專業的,正在做這一方面的研究。池先生這麽說,也是很愛好藝術品收藏了?”

池中悟一指那張照片,直言不諱的答道:“家父與我都愛好藝術品收藏,但很不喜歡這種新聞,分明就是做局炒作!遊先生是研究考古的,真巧,我堂叔就是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的所長,一位考古專家,他對我說過這方面的道理,如今國際藝術品市場掀起的這股風潮,其用意不亞於二次掠奪,與其他很多事情一樣……”

他提到了池木鐸,語氣中分明有崇拜與尊敬之意,而且講的道理就是吳老在課堂上對學生們說過的。吳屏東遇見遊方之前,雖不知盤內滾珠局的詳細講究,但這些門道他老人家也看出來了,自然對學生池木鐸提過,而池木鐸娶了遊成元之後,了解的也會更透徹。

沒想到這番道理通過池木鐸轉到了池中悟那裏,拐回一個大圈子,池中悟今天又說給遊方聽。

這讓遊方對他的印象很不錯,在旁邊坐下,將那一摞資料展開問道:“池先生,你的觀點非常有見地,對我很有啟發,想請教一下,把這些事件聯系在一起又如何看呢?”

只見下面堆放的資料大多是同一種類型的,有前幾年的元青花天價拍賣,還有近幾年在香港以及世界各地舉行的一系列中國古代玉璽拍賣,有圖片還有中英文介紹。池中悟一一翻看道:“原來你在整理這些東西,我在家裏也搜集了,越看越來氣!”

兩人就在客廳裏聊了起來,話很投機,不知不覺就聊了一個下午,大有相見恨晚之勢。真把話講開了,池中悟是越來越佩服遊方,沒想到此人這麽年輕,在考古鑒定、文物鑒賞、藝術品收藏、人文古跡研究方面的造詣與閱歷驚人,堪稱大師級啊!

當然了,他並沒有感到太多的不可理解,遊方能和肖瑜住在一起還能得到肖家的默許,定然不會是一般人,只是沒想到會與他如此投緣。

聊到最後,池中悟主動提壺給遊方的茶杯裏續水,遊方則問了一句:“池先生,你在香港做什麽買賣?”

池中悟有些不好意思的答道:“我剛從學校畢業沒多久,沒進我父親的公司,想自己開創些事業,剛剛開了一家拍賣行,規模不大名氣也很小。”

遊方突然笑了,哈哈直樂,笑聲半天未止,池中悟有些納悶的問道:“你笑什麽,有什麽好笑的?”

遊方又拿過那張乾隆粉彩瓷的資料道:“難怪你也會搜集這些資料。看看人家,也是個名不見經傳的小型拍賣行,一舉全球聞名,是否對你有點啟發?確實是有人在做局,但以你的條件,完全可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將這一局做回去!令尊與令祖都愛好收藏,在香港這麽多年,手中就沒有那大英帝國的標志性文物嗎?有的話,借來幾件用用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