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一章 多事之春(第2/3頁)

半個小時後,池家人接到綁匪通知,告訴他們池中悟就在停車場中的一輛車內,為了表示歉意,這輛新車就送給池家小少爺壓驚了。——這綁匪還挺幽默的,放人的同時送了一輛車,反正五千萬英鎊已經到手,其他的都是小意思。

……

香港警方不知招惹了哪路神仙,這天上午剛剛碰到一起離奇的死亡案,人是怎麽死的無法解釋,調查卻牽扯出一個賣淫組織,進而牽扯到很多名流的私密醜聞。棘手的麻煩還在後面,當天夜裏,香港發生了一起驚動全港、甚至全國的惡性槍戰。

有人抱著一挺戰場上用的班組輕機槍,身上掛著子彈帶,從後巷沖進了一家已經打烊的火鍋城,從一樓到三樓一頓掃射,造成了十二人死亡的嚴重後果。

班組用輕機槍可是一點都不“輕”啊,出現在城市治安案件中簡直是駭人聽聞,警局都沒有這種火力配置。一般歹徒或警察的手槍和它比起來就是小孩的玩具,近距離內普通的墻壁很輕松就能打穿,城市槍戰中一般的掩體如墻角、郵筒、汽車、家具等除了阻擋視線之外沒有任何作用。

這附近就是夜市一條街,與居民區混雜在一起,得是多大的動靜?

行兇的歹徒在警察趕到時才倉皇逃去,為了逃跑方便,將沉重的機槍就丟在夜市一條街的中央。聞聲而來圍觀的香港群眾,是歹徒逃跑最佳的掩護,警察連他影子都沒摸著。

警方負責“打掃戰場”,結果令人驚訝,這家火鍋店與沿街別的店鋪挨在一起,亂射的子彈卻沒有一發打出去,甚至沒有一發打穿墻壁到相鄰的店鋪。而死者手中一律都有槍!一家火鍋城,怎麽會有這麽多支槍?這本身就是重大的案情!

“血案”自然是遊方做下的,而且他拿走了那頂王冠。

兩天後,池中悟收到一個包裹,包裹裏是那頂王冠,還有一張打印的便條,上面寫著:“就當這件事沒發生吧,繼續你的拍賣會,不會再有任何麻煩。”

這個案件誰也捂不住,隔天的香港媒體幾乎炸鍋了,很多記者激動的就似打了興奮劑,什麽樣的報道都有。從案件本身引申到香港治安,再引申到對警方以及政府的不滿,繼續抒情,那就發揮成對國家政治或體制的評議攻擊了,很多人的嘴就是靠這些吃飯的。

這種事件已經影響到安定團結的和諧大局,不僅僅是香港警方要查了,公安部都被驚動成立了專案調查組,這個專案組的規格可比當初的劉黎專案組高多了,動用的人力、物力以及資源遠不能同日而語。

無論哪個團夥或者江湖門派,都不可能具備國家機器這麽龐然的力量,它一旦開動就是一頭不可阻擋的猛獸啊!

遊方這種做法局外人根本想不到,包括仁哥本人也始料未及,而江湖風門各派更想不到是蘭德先生做的,以為它只是香港的一起黑幫火拼而已。遊方行走江湖不是沒有殺過人,但都是在隱秘處動手,事後不忘毀屍滅跡或遮掩痕跡,竭力避免驚動六扇門,這是江湖人一貫的行事原則。

警方具體的調查人員也不是神仙,總得找線索吧?線索很快就有了,現場的死者屬於同一黑幫組織,該組織成員曾經涉嫌在內地、香港以及東南亞一帶從事綁架、走私、販毒、拐騙與販賣人口,老大是神秘的“仁哥”。警方的工作重點便轉向了打擊這個團夥。

組織剩下的成員很快落網,被查出的線索越來越多,該團夥遭遇了滅頂之災。其中還有個小插曲,有神秘人向警方爆料,提供了“仁哥”的身份信息,包括他的真實姓名、身份證號碼、家人的情況等。

不論爆料人的目的是什麽,但是這樣的線索在警方手中太有價值了,核實之後,就有很多技術手段可用,也有了新的偵查方向。以前的“仁哥”之所以神秘莫測很難抓,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不知道他是誰。

張仁和在這種情況下,別提追查報復了,只能撇掉手下隱姓埋名貓起來,等待風頭過去。

警方還真查出張仁和的行蹤線索了,根據對所有可疑人員通訊的秘密監控結果分析,再問詢當事人,有一位親戚近期與張仁和聯系過,當時張仁和接電話的地點是在廣州。後來警方再追查,發現張仁和已經放棄了相關的所有聯系方式,不知藏身在何處。

張仁和最後一次露面的地點是廣州,也是遊方的“大本營”所在。廣州很大、流動人員很雜亂,三教九流各色人等極多,確實是一個藏身的好地方,一個人來到這裏就如遊魚入江湖,就連當初的遊方都是這麽想的。

遊方在警方之前找了張仁和,他雖然沒有國家機器那麽龐大的資源和力量,但是風門各派高手卻有許多通常人所不具備的手段。張仁和化名“付充德”,租住在廣州城鄉結合部的一棟小院內,身份竟然是一家報社聘用的版面編輯兼文字記者,整理各類小道消息與官樣文章,實在很難懷疑到他頭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