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一十三章 千朵蓮花山(第3/3頁)

謝小仙又接著說道:“但是我這一次回到鞍山,來的這一路上,卻看見了泉水斷流、藤蘿枯敗,遊方,你往那邊看一眼。”

說著話她的手指了一個方向,他們正登上一座山峰,離開了旅遊主路線,遊方順著她的手望去,只見遠處的一座山峰一側被挖空,地面露出一個巨大的礦坑,真的很大,就像一個巨湖卻沒有水波。其地氣感應就像被穿弓之煞破敗靈樞,但無論什麽樣的高手,以秘法恐怕都完成不了這一擊。

遊方延展神念感應山川靈樞,不知為何神念中卻有刺痛感,仿佛聽見了不知何處傳來的呻吟。他立刻收攝神念轉過頭來,微嘆一聲勸慰道:“世事如洪流滾滾,淹沒了太多,我們不能總是懷舊,社會總要向前發展。但也別忘了我們在世上是與誰相處?世人談風水,不盡是惑弄蒙蔽手段,其中有真意啊。”

謝小仙很幹脆的總結了一句:“這些就是在破敗山川靈性。”

遊方只得苦笑,他以前盡量不在謝小仙面前談論過於玄妙的話題,沒想到謝小仙今天主動提起了這些,看樣子是真有感觸,於是也搖了搖頭道:“山川破敗,因人之縱欲無度,卻已忘情懷之美,舍本逐末。為眼前一點所得卻犧牲了太多,且不顧風水章法肆意妄為,遲早又必須花代價挽回,卻不知能否再挽回?路必須前行,但有些彎路走的實在可惜了!”

說話間兩人繼續前行,這裏是“天上天”風景區,位於千山東、南、西、北四溝中的北溝,主峰叫五佛頂。既然話匣子已經打開了,遊方很自然的就談起了風水以及山川靈性之美。這些與秘法修煉並不一定有關聯,此類話題一般人也經常談論。

這個風景區的開發與設計確實有些不倫不類,至少旅遊和建設部門並不懂風水,或者說不懂真正的風水。在這樣的地方,還修建了粗制濫造的驚險世界宮、唐代古城等所謂的人文景觀,硬嵌在這關外洞天名勝的群峰之中。這裏也不是公園遊樂場啊,氣氛與地氣靈樞完全不合調,與環境之間的沖突,就像人身上有多余的贅肉和粉瘡。

謝小仙從小就在這一帶長大,重遊故地感覺不對卻又很難形容出來,當然會覺得不太舒服,遊方只得繼續勸慰她就不要只看這些了,看著也礙眼。心中應有美好情懷,眼光要善於發現與欣賞,這千朵蓮花山的靈秀險峻風景還有許多,他挽著她一路行遊一邊指點各處奇趣景致共賞,謝小仙這才又露出笑容,畢竟是出來玩的,就是要開心點才好。

千山中有小梅嶺與振衣崗,據說是仙人呂洞賓曾坐論仙家丹道之處,其靈樞之精粹濃郁確實非凡,他們在山中穿行最後到了五佛頂的半山腰處,並沒有往上攀登,再回首往東南望去,便是著名的千山大佛。這尊大佛與其它著名的摩崖石刻如樂山大佛、巴米揚大佛不同,因為它就是一座山體的一面。

這座山陡峭的石壁天然形成了彌勒向右傾坐的形狀,頭部以及眼眉五官、手、膝、甚至連胸前的念珠都清晰可辨。這座天然佛山也有人工留下的痕跡,大佛的右手背上有一個人工鑿刻直徑約三米的圓環,陽光照在上面,從遠處看去自然形成一個明暗對比強烈的光環。

這座“大佛”是上世紀九十年代才發現的,然後經過發掘考證,發現這裏有歷史各代拜祭留下的遺跡,卻掩於蒼山中不為人知,又被人們重新“發現”了一回。

彌勒是佛家所謂的未來佛,嚴格說起來不應稱佛而應稱菩薩,遊方遙望如山之菩薩、如菩薩之山,突然說了一句:“觀山之氣,果然有寶相莊嚴,可我感覺此山在笑,似是冷笑又似苦笑啊。”

謝小仙哼了一聲道:“那時候我還小,還在上小學呢,聽說某位大德在千朵蓮花山發現了一尊大佛,整山竟然如彌勒造像。你看這菩薩在這裏呆的多好,就像你剛才說的風水,與這群峰千品蓮台相融一體,隱坐於古樹藤蘿間,自古有人祭拜。……現在倒好,又被發現了一遍,為了把它清理的更清楚,好讓人參觀眺望,那邊山崖上的松槐伐毀、藤蘿遭殃啊!”

遊方卻忍不住笑了:“好可憐的菩薩,讓人逼出來裸奔被圍觀啊!”

謝小仙也差點被逗笑了,卻給了他一拳道:“不許這麽說話,我媽媽信佛!”

遊方趕緊一低頭,沖著那邊遠山鞠躬道:“抱歉抱歉,一時感慨未擇言,並無取笑之意,菩薩大度大量,請不要與我計較!”

然後他又一指那座山道:“我剛才講風水原理,這裏就是一個典型的例子,藏菩薩於千品蓮華中,天成靈鏡之妙莫過於此,自古以來也是如此受山川之寄托。可有人非要畫蛇添足,扯藤伐樹裸山以呈,唯恐遊客看不清這山似菩薩,反而是破敗風光雅興,焚琴煮鶴啊!……不懂就不要亂來,想方設法批來經費搞風景區建設,幹工程就有錢掙可以理解,但錢卻花錯了地方,結果在敗壞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