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八章 幽遊(下)(第2/2頁)

原來他不走,只是自己出去逛逛,日落時分還約李永雋在觀蘭台相見,說是有答謝或小小的驚喜。李永雋松了一口氣同時又充滿好奇,將遊方送出雲蹤觀大門,小聲問了一句:“蘭德先生,你究竟要在這觀蘭台上做什麽?”

遊方微微一笑:“到時候你來,不就知道了嗎?請放心,總之不是掃興之事。”

聽見“掃興”二字,李永雋的臉色不由自主微微一紅,帶著歉意道:“我沒有召集疊嶂派眾弟子在觀蘭台迎候,就是恐掃了蘭德先生雅致,沒想到我永秀師兄出言莽撞,請您千萬不要計較。她可能並無惡意,只是不通人情,心狹口快。”

遊方不禁噗嗤笑出了聲:“計較?我行遍江湖什麽沒見過,這點小事有什麽好計較的?”然後又一指遙對觀蘭台如蘭花盆景般秀麗的遠峰道:“我是來賞風景的,如今風景就在眼前。有些小插曲的話,或可更成佳話,只看心中是否真有雅意。”

李永雋有些疑惑也有些期待的回到雲蹤觀中,隨即打電話通知了東來宮的郎繼升長老,說蘭德先生已直登觀蘭台拜山。郎繼升吃了一驚,趕緊說今日就請蘭德先生在觀中東院好生歇息,明日他將率眾弟子到雲蹤觀拜見。

李永雋的接著語氣很平淡的提到孟永秀出言無禮失儀,將受責罰。郎繼升又嚇了一跳,急忙追問經過,然後道:“你身為雲蹤觀代守住持,罰她是職責所在,我事後還會責問弟子。”

這天的清修午課,李永雋很有些心緒不寧,忍不住在想蘭德先生究竟在外面幹什麽?等到日落時分,夕陽在峰巒起伏的天際輪廓鍍上一層淡淡的金輝,出岫輕雲飄蕩在觀蘭台外,潔白的雲朵也染上了落日的顏色,群山環抱的幽谷中一片雲蒸霞蔚。

孟永秀被罰禁足於西院思過,免得蘭德先生看見她礙眼,李永雋與靜塵、靜羽走出雲蹤觀大門左右環顧,隨即站定身形看著觀蘭台東側,不由自主發出齊聲的驚嘆!

遊方下午幹什麽了?他在觀蘭台東側建了一座竹亭。在人家地盤上私搭亂建蓋個棚子,通常是很令人反感的行為,但是換一種情況,假如所建之物既美輪美奐,又能與山水靈樞完美相融,而且精妙的嵌入風光美景之中,讓人一眼看見就覺得——此亭就應在此處,此處就應有此亭,其用心幽致已是極境。

那麽無論是誰,都只會發出由衷的贊嘆!

這可不是隨便搭建的一個亭子,亭有六柱,柱高丈二,每根柱子下端都有從山中信手取材加工的石礎,既穩固又顯輕盈。六角亭的每根柱子之間相距六尺,東西兩個正向是前後門戶,而南北四個側向有亭欄,編竹而成美人靠的造型,可倚欄而坐也可憑欄遠眺。亭高丈八,雙層六角直挑棱檐。

竹亭通體呈青翠色,均勻灑布著天然形成的金黃色條紋裝飾,座落在觀蘭台東側地勢較高、較平的整體山巖上,也是恰好是穿出疊嶂大陣走向雲蹤觀的路邊,在此刻雲蒸霞蔚的落日景色中,宛若碧玉紋金的仙境瓊閣。

附近山中特產一種金玉竹,杯口粗細,通體碧翠如玉,竹竿上卻有一道小指粗細的金黃色豎紋,節節交錯分布。

遊方在山中削竹為器,不用一根釘子或繩子,梁、柱、椽、檁的結構完全按照鬥榫卯接的古典營造法式,闌幹則用細竹枝和竹片以竹藝編織穿接的手法,從午後到日落短短的時間內,便已將竹亭建好。

遊方正站在竹亭前,左邊是鍍上落日金輝的蔥翠山巒,右邊是映染夕陽霞光的飄雲幽谷,他面帶微笑說道:“永雋道友,蘭德建亭一座,邀您在此共賞青城幽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