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九章 談情一字話山川(第2/3頁)

遠山眴兮杳杳,深谷孔靜幽默,遊方還在不緊不慢的講述這一個字。數千年傳承至今的漢字,人人會寫,卻不盡知每一個字本身也有它的靈性所屬。幽字如今的用法五行屬土,微意從火,人也有五行感應,脾屬土心屬火,此字若與人之感悟相應,由脾性而微察心意,不言而自明。

遊方最後道:“青城天下幽,這一字所道出山川之情當真耐人尋味,若談神念之功,最終境界是‘山川有情’,體察萬物生動而後何感山川有情?今日得一字之悟,青城山川之情難言,用一幽字而解。”

李永雋喟嘆道:“蘭德先生入青城而悟神念至境,山川在此、賞贊由人!”

遊方卻搖頭道:“我還差得遠呢,無非是窺見一絲尋幽之徑,尚未登臨境界之巔,略悟修行所求,自知將來用功罷了。”

李永雋終於笑了,笑容在夜色中幾乎淡的看不見,但可以感覺到,她微笑著說:“多謝蘭德先生講解幽情指點永雋,我真的明白了,自不會再有方才的嘆息。……只是仍覺得有點遺憾,我邀您來賞這幽谷中的仙遊燈火,可惜那青城仙燈並不常見,看來今夜無緣。”

遊方也笑了:“尋幽既有獲,何必遺憾呢?你見過那青城仙燈,那不妨就在此時此地共賞。”說著話他取出了一枚花瓣狀的東西,如半透明的碧玉,似有點點星光在其內遊移,正是李永雋在廬山所贈的“雲中星光”,兩人眼前的場景悄然而變。

只見幽谷中不知何時出現了星星點點的光芒,似燈燭又似星光,在夜色中遊弋飄蕩,初始只有幾十盞,漸漸變成千百點光毫,時聚時散時明時滅,真如仙遊星河。眼前就是青城幽谷真切的景色,而遊方又展開胸臆畫卷,以那枚雲中星光為靈引運轉心盤,元神心像之中,真真切切展現了青城仙燈這靜夜奇景,雖然他從未親眼見過。

直接將畫卷意境印入李永雋這種高手的元神並不簡單,可遊方此時並無鬥法之意,李永雋的元神也毫不相斥,融諧而共賞。兩人再沒有說話,就這樣靜靜的坐在竹亭中,直至天色微明,元神心像中那點點遊弋仙燈方漸漸隱去。

遊方收起了雲中星光,卻見李永雋不知何時已解開了道士發髻,在晨風中青絲披拂,手中拿著遊方上次送的翡翠玉簪,幽幽道:“蘭德,永雋並無他念,今日能不能求你一件事?”

遊方當即就明白了,很自然的接過玉簪道:“此簪是我所贈,願為君挽髻簪發。”

在天邊初升的霞光裏、如仙境瓊閣的竹亭中,遊方親手為李永雋挽起秀發,編成高髻,將那根玉簪插在發髻中。這發髻一看就是道士髻,卻非常精雅別致,與平常所見的道士髻都不太一樣。李永雋雖然看不見卻能感覺到,很好奇的小聲問:“蘭德,這是什麽髻?”

遊方:“自古道士發髻,簪法有很多種,但不少已經失傳。我小時候學過一種女冠的簪法叫飛雲簪,還有一種道士的簪法叫飛龍簪,非常別致好看,名稱也很傳神。此刻給你挽的就是飛雲簪。”這話倒沒撒謊,他大舅公莫正乾平常挽的發髻就是飛龍簪,為逗小時候的遊方玩,曾教過他這兩種簪法。

李永雋:“飛雲簪?好名字,我好喜歡,謝謝你!……郎繼升長老今天將率眾弟子到雲蹤觀來拜見你,我也要率觀中弟子做早課,然後還要做些準備,請你先去觀中休息吧。”

遊方起身背手望著天邊道:“我已經休息的很好,就在此亭中等郎長老。”

遊方所建的這座竹亭自然被保留了下來,成為觀蘭台上一處永久的景觀。此亭在雲蹤觀的典籍記載中叫“談幽亭”,為一代地師宗門梅蘭德親手所建。

按說露天竹亭很難百年不朽,但所幸疊嶂派高人以神識淬煉竹材使之不失青金之色,而歷代弟子的修葺也完全依照遊方當初所構建竹亭的原樣。唯不同之處是後來亭上掛有一塊竹扁,上書“蘭雋亭”三個字,是疊嶂派掌門李永雋親筆所書、親手所刻,至於為什麽寫成蘭雋亭而不是談幽亭,李永雋從沒解釋過,也沒人去問。

在竹亭東面的一片山壁上,有一塊巖石被削平,上面刻有“幽遊”二字,這兩個字是從上到下信手一筆勾成,據說是一位誤入觀蘭台的遊客所書。當時李永雋思及蘭德先生亭中之語,見到這位遊客的留字,於是將它刻在山石上,也許是提點後世傳人的一種注解。

而這位誤入觀蘭台的遊客,遊方居然還認識,就是當初在重慶遇到的那位化名“周夢莊”的先生。——這些都是後話了,暫且不提。

郎繼升帶著東來宮中疊嶂派眾弟子天剛亮就出發了,在午飯前趕到了雲蹤觀,拜見接待之事不必細說。郎繼升還因為弟子孟永秀的莽撞開罪表示歉意,不料卻在觀蘭台上見到了那座竹亭,獲悉蘭德前輩昨天就在亭中與李永雋賞夜色談幽境,連連贊嘆不已,心中暗道這位小前輩真不簡單,隨意間就能化尷尬為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