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二章 見知之障(第2/3頁)

遊方去了青城山,反倒成了勸慰郎繼升,讓他不必太遺憾,因為遊方就在當場,師父百歲情懷走的並無遺憾。郎繼升還特意設香案祭奠劉黎,小遊子明知道師父還活蹦亂跳的可又沒法說,只好陪著郎繼升一起給師父的靈位下跪進香,停留了幾日這才離開了青城山。

臨行前他轉告了李永雋一件事,若有興致行遊山川,不妨去芙蓉谷憐心橋一趟,並告訴她詳細的地點,並說向影華也在那裏閉關清修。他曾責問過吳玉翀為什麽在璇璣峰上無謂的對李永雋下毒手,吳玉翀當時很委屈卻沒有多解釋,只說可問李永雋本人。遊方了解那一戰的情況全是聽向影華轉述,向影華自不會撒謊,具體情形恐怕只有李永雋本人才清楚了。

李永雋一直想見向影華來著,上次離開廬山後曾到松鶴谷拜訪,卻不巧沒有見著,此次能見面也是難得的切磋請教機會,於是就來了,她也不知吳玉翀就在此地被向影華軟禁。李永雋見到向影華的第二天,向影華便告訴吳玉翀,若不是她今日無法落筆,就可以自行去留了。

吳玉翀手提竹枝有些不解,向影華又自問自答道:“知道你所缺在何處嗎?我作山水璇璣圖便是作圖,我習風門秘法,便是為了體會身為天地靈樞之妙,萬物生動常在之情,從未想過超越誰,修為再高,能超越這天地山川嗎?我作芙蓉谷憐心橋,你也作芙蓉谷憐心橋,怎可能勝?你沒有我對此地山川的際遇情懷,僅僅是在畫靈樞感應而已,若以修為論,已經到了你的極致,而所缺仍是所缺。”

這番話很有意思,向影華與吳玉翀所接觸的那些高手諸如唐氏兄弟與唐半修等人都不一樣,她自幼在松鶴谷中習風門秘法,就是為了感悟天地靈樞之妙,沒有與誰爭勝之心,也從來沒想過要超越誰的修為境界打敗誰誰誰,反倒成了如今江湖風門年輕一代的第一高手。

而且向影華與遊方也完全不同,她可沒有遊方那麽八面玲瓏、機巧百出,各種門檻手段無一不精。她只修習松鶴谷的秘法而已,出行只有天機手鏈隨身,以神念運轉天機大陣,以不變應萬變、萬變不離其宗,既單純又精純,與遊方的所學風格完全是兩種極致。

唐朝尚曾提醒過自己的傳人吳玉翀,要她注意回避向影華,應該是很明智的,但是另一方面,卻又認為向影華之所以境界更高,無非是自幼在松鶴谷長大,修習秘法的時日更久、條件更佳,以吳玉翀的資質假以時日未嘗不可超越。

這麽想也不能說不對,但今天的吳玉翀多少明白了一點,想超過向影華,恐怕並不能單純看時間和資質,秘法到了這個境界所面對的就是見知之障。向影華這一月來所作的山水璇璣圖,就是她所感悟的芙蓉谷憐心橋妙詣,根本就沒想過要和吳玉翀相較。而吳玉翀也跟著她作同樣的山水,想法不言自明。

唐朝和與唐朝尚視吳玉翀為肩負無沖派回歸大任的衣缽傳人,自然不會像傳授安佐傑那些人一般教授秘法,但自身的心境在傳授秘法時難免會影響到傳人,她學習風門秘法從根源起就脫離了修行本意,這便是吳玉翀的見知之障,向影華終於說破了。

此障不除,向影華不放她走,因為閣主仍然沒有消失,僅僅是被廢了秘法功力。遊方曾說放吳玉翀歸江湖,那也要讓她自己清楚,回去的只是吳玉翀。

唐氏兄弟也有驚人之才,可是秘法到了萬物生動的境界便始終無法更進一步,也與此心障有關。說起來,甚至地師劉黎六十多年前身受重傷之後,或多或少也有此心障,璇璣峰上神功盡廢之後才得以解脫。有些道理,聰明人能想明白但未必能做到,倒是向影華坦然通透。

這天,吳玉翀未作山水璇璣圖,接下來一連三天她都很沉默,幾乎一句話都不說,總是定定的站在憐心橋頭望著蜿蜒的峽谷恍然出神,神情似是在回味著什麽。向影華沒有說怎樣才能放她走、什麽時候才打算放她走,吳玉翀也沒有問。

第三天中午,吳玉翀剛剛從憐心橋頭走回到竹屋中,芙蓉谷又來客人了。這位客人不像上次的李永雋來去都那麽安靜,人還沒有走上憐心橋就大聲喊道:“神仙姐姐,是我呀——小閑!不是討人嫌的嫌,是悠閑的閑,還記得我嗎?是梅大哥要我來的,給你送點東西。”

幽居山中兩個月,除了見到李永雋的一次側影,吳玉翀就未再見過任何熟人,陡然聽見華有閑的聲音,下意識就感到驚喜,剛想轉身答話卻站住了。在如今這種情況下再見華有閑很尷尬,華有閑曾與她同遊宜賓以及南昌,卻不知她的真正身份及接近遊方的企圖,現在說什麽好呢?不如不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