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五十八章 天地不仁(第2/2頁)

向影華卻莫名答道:“蘭德此番若能安然,不久後你就能見到他了,也可以離開這個地方了。”

……

遊方穿越飛沙走石,來到那座被沙丘掩埋了一半的高大石山旁,神念分明感應到風沙肆虐中的安定氣息來自山的另一面,他沿著山腳繞了過去。貼近山壁處轉向起旋的狂風最為猛烈,細小的沙石飛舞激射,打在山壁上甚至能激出火星。

遊方的身形在遊移的沙丘上有些飄搖不定,穩穩承接地氣的他也有些站不住了,開始隨風沙湧動飄移。這樣的身法在這蒼茫亂卷的天地間施展開來,已不僅是單純的武功或秘法,形神皆妙不分彼此,在遊移中定住地氣靈樞。

也就是在這種環境下遊方才能施展出這種身法,天地變色激發出他所有的潛力,再無任何保留,神色卻依然平靜的看著前方。

石山的背面,左右山勢呈環抱狀,山腳的坡度很陡,向上不遠有一片內凹的緩坡,緩坡後是直至山頂的陡峭懸崖。山邊的狂風幾乎能撕裂一切,遊方艱難的登上山腳下的陡坡,他的足跡在風沙中蜿蜒飄移,來到那處緩坡上卻突然站定。

此處竟然沒有風,就似穿越一道無形的屏障來到另一個世界!

身邊沒有風,卻能聽到不遠處的狂風怒號與飛沙呼嘯,尖銳的幾欲刺破耳膜。這種奇異的現象是此山特殊的地勢所造就,無論風從哪個方向吹來,都被周圍的山勢引導移轉,不會在這一片緩坡上形成劇烈的氣流。因此遮天蔽日的沙塵暴中,竟有著一片安定的奇異空間。

遊方向前走去,緩坡呈一個“v”形向內收攏。盡頭的懸崖下有一個洞窟的入口,看形狀顯然應經過人工的鑿建。他微微吃了一驚,同時也有些慶幸,沒想到能在這裏遇到古人留下的遺跡。他整了整淩亂的衣衫,舉步走了過去,只有短短幾十米的距離,但左右收攏的山壁似能反射音頻,越往前走越安靜。待他走到石窟洞口,那風沙的呼號仿佛已在很遙遠的地方。

遊方跨入石窟,同時在昏暗中展開神念,眯起眼睛適應了幾秒鐘,忽然身形一震面容也隨之一肅,竟然朝著前方恭恭敬敬的跪拜於地,此時周圍已是一片寂靜。

這裏是一處在天然山洞基礎上鑿建的石室,空間大約三丈方圓,遊方一進來就以神念查探的很清楚,但他卻沒有發現有一個“人”,就端坐在朝著洞口的石壁下。幾秒鐘後眼睛適應了洞窟內的光線,他才看清楚,那是一位不到一尺高的僧人,以神念掃過時竟然沒有發現他。

看見此“人”的一瞬,遊方不禁想起在楚陽鄉見到的那株建木,感覺卻有微妙的不同,眼前這“人”的氣息,分明與漫卷狂沙中的不動安寧融合一體。

遊方看見的確實是一個“人”,而不是一尊塑像,他能分辨清楚。什麽人只有不到一尺高呢?其實他眼前端坐的,是一位古代高僧圓寂時伴隨虹化留下的金剛報身。遊方曾在無沖派祖師殿中見過顯化真人的遺蛻,端坐千年依然栩栩如生。但此刻所見這位僧人的金剛報身,卻與坐化遺蛻不同,縮至不足一尺高堅愈金剛,也就是傳說中的金剛舍利身。

這並不是一般人所謂遺體的概念,不能用生或者死來形容,這位古代高僧曾在此閉關修行,也在此破空而去,留下那脫枷刹那的永恒示像,世人所能見的,就是他這一世報身所凝煉的金剛舍利相。在名山寶刹中,歷代高僧或有留下金剛舍利身,傳世至今者皆被視作人間至寶珍藏供奉,不可能像遊方此時這麽隨意的見到。

遊方跪拜於地,向這位不知名的古代高僧行禮,內心感受到的是震撼卻非震驚,禮畢起身走到石窟的一側,在這風沙肆虐的奇異安寧中靜靜的端坐,恰如他穿越風沙而來的形神心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