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趙一萌的理想(第3/3頁)

說到底,還是向‘錢’看的社會現實造成了天朝人只顧賺錢,卻不顧其它的惡果,理想這種東西,終歸是建立在經濟基礎的保障下的產物,只有在經濟基礎上得到滿足,才有時間去考慮理想,但天朝現如今的情況就是人們沒法在經濟方面得到滿足,生活壓力巨大,根本就沒時間去考慮保護環境、保護野生動物等等這些事。

當然人們希望環境好是肯定的,但希望是希望,輪到做上,那不要找我,我還忙著上班賺錢呢!

天朝目前就是這麽個情況,有理想的目前都集中在學生方面,因為他們有父母的供養,每天除了學習之外,什麽也不用操心,所以學生們才個個雄心萬丈,理想滿滿,說我以後要怎麽怎麽樣,但是等他們完成學業,步入社會後,就會在殘酷的社會生存面前低下高昂的頭顱,放棄一切理想,每天為多賺幾個錢忙碌著,如同行屍走肉。

這樣的社會絕對是不正常的,也是不健康的,從這方面,天朝應該和泥轟多學習學習。

二戰後,泥轟集中力量發展重化學工業,工廠林立、濃煙弊日。由於缺乏有效的環境管理,伴隨經濟起飛,泥轟的環境可謂烏煙瘴氣、一塌糊塗,瀨戶內海成為著名的死海,20世紀世界八大環境公害事件竟有一半發生在泥轟——骨痛病事件、水俁病事件、米糠油事件、四日市哮喘病事件,泥轟人的健康受到巨大威脅。

但泥轟人醒悟的速度並不亞於他們的經濟增長:1967年日本就制定了《公害對策基本法》,對大氣和水質標準等做出了規定,1971年成立了國家環境廳,開始以國家力量從立法層面全面推進公害治理,1973年第一次石油危機後更加快了節能和汙染治理的步伐。及至新世紀,泥轟的工業汙染得到全面控制,泥轟的下水道——瀨戶內海和琵琶湖的水質均已顯著好轉,大多數城市的空氣質量不遜於天朝大多數的度假區。

以上事實可從位於瀨戶內海沿岸的泥轟四大重化工業基地之一——北九州的環境變遷圖以及泥轟環境的成就圖上得見一斑。還可以作為對比的是同處於本國發達地區的琵琶湖和太湖的水質狀況圖表,天泥環境現狀在某些方面的差距足以顯現。

比這些成果更值得注意的是泥轟的環保法制建設和公民環境意識培養。泥轟政府不僅發起提出了國際間控制溫室氣體排放的《京都議定書》,還是推動循環經濟模式最積極的國家:已經頒布了《推進建立循環型社會基本法》、《有效利用資源促進法》、《建設再利用法》、《容器再利用法》等七項法律,建立了世界上數一數二的政(政府)企(企業)民(民眾)三輪驅動的垃圾回收系統。而且這種循環經濟的理念不僅得到法律的支撐,也在各大公司和民眾當中紮下了根。東芝、松下等大公司都根據自己的環境理念制定了中長期目標,列出了垃圾零排放、資源循環利用100%的達標日程,並落實到具體產品上,而民眾則從對政府、企業監督和自己身體力行兩方面推動環保,泥轟的環境NGO規模之大在世界上名列前茅。

總之,泥轟今天的環境可以說被包圍在綠水青山、藍天碧海的工業文明的懷抱中。天朝與泥轟經濟起飛時期一樣走的也是一條重化工業優先發展的道路,且已經出現了有目共睹的環境惡化:天朝現有荒漠化土地面積267.4萬多平方公裏,占國土總面積的27.9%,而且每年仍在增加1萬多平方公裏;天朝18個省的471個縣,近4億人口的耕地和家園正受到不同程度的荒漠化威脅;天朝目前的廢水排放總量為439.5億噸,超過環境容量的82%……這些事實已經說明天朝的國內資源再也難以支撐傳統工業文明方式的持續增長,環境更不足以支撐高汙染、高消耗、低效益生產方式的持續擴張。

所以天朝真的應該放緩經濟增長,把目標放在改善環境、民生等方面,如果用我們的家園換取財富,這樣的財富真能花的心安理得嗎?

但要靠天朝政府的治理,短期內想見到成果很困難,畢竟天朝太大了,不像泥轟就那麽點地方,所謂林子大了什麽鳥都有,天朝好人多,壞人也不少,你前腳種了一排一排的樹,他後腳就一排一排的給你刨了,然後他拿回去換錢,這樣的人真的不少,非常可惡。

所以按照計劃,上官能人會在今年推出機器成果,那麽上官能人要推出的,就是環境多功能治理機,這屬於一個套裝,就像天秤座黃金聖衣,雖然只是一件聖衣,卻十八般兵刃樣樣齊全,不但可以清理汙水,還可以讓貧瘠的土地變的肥沃,讓渾濁的空氣重新變的清新。

上官能人也希望憑著這項發明,完成機器的世界第一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