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九章 漫長的三日(4)

“第七項是場地。任何一個專業的、大規模的電影節,都會將活動場所集中。大致分為:開閉幕式場館、電影放映、交易市場和主題論壇四塊區域。像戛納,以盧米埃爾電影宮為中心,所有活動都發生在1000米以內的範圍。還有柏林、威尼斯、鹿特丹、聖丹斯和上影節,場地都集中在一塊區域,不求高大上,只求方便。”

褚青緩了緩,道:“我們一定不要發生,開閉幕式在昌平,電影放映在朝陽,交易市場在大興的這種情況,真的會讓人笑話。”

陸偉聽了點點頭,道:“建議很中肯,但首都的城市規劃比較特殊,我們很難找到這樣一塊地,除非新建。好了,這個問題我心裏有數……我看也差不多了,先休息吧,下午繼續。”

大領導發話,眾人暫且散會。

褚青也得喘口氣,講了一上午,浪費多少唇舌不說,主要是心累。那個侯副秘書長又出現了,拉著他去食堂就餐。這女人比他大不了多少,目的不明,反正極為熱情。

他沒心思去交際,只琢磨接下來的論題。這三天,第一天鋪路子,第二天搭框架,第三天填細節,今兒是重中之重。

轉眼到了下午,會議重開。

陸偉這次沒消失,穩穩地坐在主位,褚青大步上前,道:“上午我們討論了一些基礎內容,現在進入核心環節,即電影節的主要單元設置。這裏,我接著開頭的話講,為什麽不建議注冊A類?為什麽不建議競賽評獎?”

“全球的A類電影節,以前有12個,去年新加入了華沙,就是13個。這個資質,由國際電影制片人協會統一認證。但問題是,他們不僅要審核條件,還要協調其他電影節的意見。鑒於北京的天氣因素,我們掐頭去尾也就七個月,剛才有人說了,5月戛納,6月上影,9月威尼斯,10月國慶。目前看來,好像就4、7、8月適合,但別忘了,戛納是全球交易量最大的電影節,如果我們在它後面,再經上影堵截,輪到北影就剩下腳料了。所以,我們一定要在戛納之前舉辦,也就是4月份。”

“但是,三個A類電影節連續在三個月內舉辦,不利於資源分散,對手也不會同意。如果扯皮的話,可能會磨蹭好幾年。”

“此其一,其二,注冊A類,首先要競賽評獎,像金棕櫚,金熊,金獅,金爵,大家都比較熟,聽著也特洋氣。可問題是,我不認為我們有評獎的環境和條件。”

“嘖!”

這話一出,全場都不愛聽,電影家協會的代表首先開炮:“小褚,話可不能亂說,我們的金雞百花就很好嘛!”

“就是,國內也有很多優秀的專家和電影人,不要長他人志氣滅自己威風。”

“你經常往國外跑,可能認識有點不正確,就像出國熱那會兒,常說的一句叫什麽來著?”

“國外的月亮都是圓的!”

“啊,對對!”

“請聽我講完……”

褚青調整著呼吸,盡量讓自己心平氣和,思路清楚,道:“以歐洲三大展為首的競賽類電影節,最少也經營了十多年,是上世紀藝術電影繁盛期的推動者和受益者。而到了今天,大家都面臨著一種尷尬,好片太少。

每年的三大展,看似風光,實則為了讓一部好片來參賽,拼人情,拼條件,不知費了多少心思。那真的就一個字,搶!

但最重要的,還是你本身對電影的態度。我就想問,像庫斯圖裏卡、賈木許、戈達爾、奧利維拉、伍迪艾倫這些大師,他們憑什麽會來北京?憑什麽會把作品拿來北影節?他們的目標只有一個,戛納!

為什麽?因為戛納的態度就是:電影,神聖!

我曾經跟一個英國導演聊天,他說:我寧願在一個尊敬電影的地方失敗,也不想在其他任何地方成功。

我不是說,大師的作品就一定是好片,但刨掉他們,每年還能剩多少值得一看的藝術電影?我們又能搶來多少?明星和商業是電影節的基礎,大師和藝術是電影節的階梯,沒有階梯,我們登不了天。”

“你沒有佳作參賽,就設置一個競賽單元,評什麽金長城獎,金頤和園獎,那只能降低自己的公信力和權威性。”

“此外,我不知道能不能講……”他看向陸偉。

陸偉猜到了一些,特微妙地笑道:“你已經說到這個程度了,就繼續吧。”

“好!”

他拿起杯子喝了口水,那絲冰涼順著喉嚨滑到腹中,似平息了幾分燥熱和悸動,道:“如果評獎,我們的開放性和包容性絕對不足。獎項針對的多是那些藝術電影,但很多極為出色的作品,可能與我們的意識形態不符。像《低俗小說》《肖申克的救贖》《西西裏的美麗傳說》《鋼琴課》《大象》這些灰暗或黃暴的,像《不可撤銷》《發條橘子》《耶穌受難記》這些爭議極大,充滿挑釁性的,甚至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