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八十二章 訪談錄

“先恭喜啊,終於結束了漫長的戀愛階段,步入婚姻殿堂。”

楊瀾開了句玩笑,道:“今天你能來我非常高興,早就想跟你聊聊,一直沒機會。其實你給我的感覺有點神秘,就像生活在一座電影的象牙塔裏,跟這個圈子格格不入。”

“象牙塔到底是什麽意思,是烏托邦嗎?”褚青問。

“有些類似,就是指那些脫離現實社會,躲在自己的小天地裏搞創作的。”

“哦,有一半贊同吧。我拍戲的時候可能是這種狀態,不拍戲的時候沒什麽兩樣,照樣一天三頓飯。而且我覺得不是格格不入,只是不想出來活動。”

“為什麽不想呢?是討厭這些程序和人情往來嗎?”

誒!

他一聽就曉得是套路,含糊道:“呃,比較懶吧,平時就不怎麽愛動。”

“拿網上的話說,就是宅男唄……”

楊瀾笑了笑,誰說這貨難搞啊,這不挺油的嘛?她也不再試探,直接進入主題,道:“咱們回到剛才的開場,從97年到2003年,你一共拍了9部獨立電影,其中5部跟第六代合作。很多人說,你是大陸獨立電影最好的代言人,但到《盲井》為止,從《天下無賊》往後,這個性質好像就慢慢變了。我查了查資料,你的一些鐵杆影迷很不喜歡這種變化,認為你商業化了,只想賺錢了,拋棄以前的藝術品質了,你怎麽看?”

褚青討厭上節目,但演員得盡到義務,必須要配合宣傳。上歸上,有的一走帶過,有的能掰扯幾句,完全取決於節目質量。

他喜歡楊瀾的切入點,沒那麽諂媚,可著勁兒的吹捧嘉賓的那點榮譽;也沒那麽做作,故意顯得很深刻。碰到這樣的主持人,他還是願意聊聊天的。

“首先我澄清一點,電影有類型之分,但我接戲的時候,是不看類型的。我以前很窮,基本給錢就去演,只是找我的都是藝術片,沒有商業片,因為不帥嘛。後來生活能保障了,就憑著自己的喜好去挑,我喜歡這劇本,那我就演,當然也有人情綁架的情況。我早期拍了很多藝術電影,就說我是文藝青年,後來轉商業,又說我背叛藝術,追求金錢……這種強行打標簽的做法,我覺得,覺得挺可愛的。”

褚青頓了頓,才用了可愛這個形容詞,繼續道:“與其說是我轉型,倒不如說是產業轉型。以前拍商業片賺不到錢,所以藝術片興盛,現在市場火爆,商業片自然就翻身了。其實演員的選擇權非常小,永遠跟著產業變化而變化,就像現在,我再想演一部《小武》都很難,因為沒人拍了。”

喲!

楊瀾有點驚奇,沒想到這個見證獨立電影興衰史的家夥,居然會這麽講。她臨時調整了問題,道:“那你認為,藝術和商業該怎麽區分?是故事情節,演員陣容,還是純粹指票房?”

“都不是,我覺得就兩點,一個是否通俗化,一個是否符合大眾的觀影趣味。像《甲方乙方》,才賣了三千來萬,但它就是部商業片。像《山楂樹之戀》,賣了一億多,但你能說它不是藝術片嗎?觀眾有時候會受到宣傳誤導,可本質是不變的。”

“不過很長一段時間以來,兩邊影迷一直在掐架,簡直不共戴天。這個你怎麽看?”

“我就很奇怪啊,有什麽好掐的?”

褚青喝了口水,道:“一個是感官享受,一個是心靈觸動,它們並不矛盾,也無高低之分。我們真正要重視的,是那些最根本的東西。”

“比如呢?”

“比如劇本的邏輯性,演員的功力,導演的水準,意識的表達,甚至服裝、布景、配樂特效等等,這些是掐架的地方。因為我們有個很嚴重的問題,就是資本進入的速度遠遠大於人才培養的速度。我們不缺錢,不缺明星,缺的是編劇、導演、制片人這一系列的行業人才。”

“商業性和藝術性,是電影產業的兩大支柱,好萊塢的全球推廣那麽厲害,但他們同樣注重獨立電影。我們不行,看什麽賺錢就一窩蜂地往裏紮,看什麽類型的片子火了,就不管不顧的跟風。從2006年以後,我們就瘸著一條腿在走路……”

“所以你要做北影節?”楊瀾忽然插了一句。

“……”

褚青一怔,這個做字,意思可太多了。他下意識瞅了瞅對方,又瞅了瞅導播,沒言語。

“沒事兒,隨便說說,我也了解一些內幕。”那女人很嫻熟的挖坑。

切!

他又不傻,在腦中挑挑揀揀,方道:“其實很簡單,商業片興盛,就去扶持藝術片;藝術片興盛,就去扶持商業片,這是健康的發展模式。我只是不想看到,我們的電影人喪失了思考和創造力。”

這不廢話嗎!

楊瀾也在心裏吐槽,曉得他不肯細說,只好沖導播示意:“先休息一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