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9章 瓷器展覽(第2/2頁)

劉雪松突然說了一句,提起李陽他心裏又滿是感觸,當初這個在他壽宴上見到他還很靦腆的小夥子,現在居然成長成為了他都需要仰視的對象。

無論是收藏還是鑒定能力,李陽都擁有了不次於他的水平,特別是那件長生碗,給他的觸動更大。

那長生碗,在沒揭去霧隱法掩飾之前他也見過,當初只是判斷為卵白釉瓷器,卻沒想到會有這麽大的來歷,更沒想到這是一件令無數人震撼的頂級國寶,劉雪松也算是打了次眼。

“李陽?”

正目送著瓷器進入專用通道的白銘還有毛老都轉過了頭,哪怕是充當著指揮員的柳老也回頭看了一眼劉雪松。

“劉老,您也認識李陽?”

白銘幹脆湊了過來,李陽從北京離開之後他們就再也沒見過面,白銘這次是來鄭州錄節目,來之前還給李陽打過電話,那個時間李陽正好在重慶。

錄完節目後又趕上這批瓷器要展覽,白銘就拉著毛老一起來湊熱鬧。

“是啊,白老師你也認識李陽?”

劉雪松點了點頭,說完他自己又笑了,白銘和毛老都是參加了交流會的一流專家,李陽這次在交流會上大放光彩,國內現在一流專家不認識李陽的還真不多。

“劉老,您剛才說這批瓷器和李陽也有很大的關系,總不能這批瓷器也是李陽發現的吧?”

白銘倒沒有在意劉雪松的問題,又急急地問了一句,毛老慢慢走了過來,好奇地看著劉雪松,就是指揮著搬運展覽瓷器的柳老,也豎著耳朵在那瞪著劉雪松的解釋。

“這件事讓趙老來說最為合適。”

劉雪松笑著搖了搖頭,白銘和毛老立即把目光又對準了趙老。

趙老是栗城縣古玩界的泰山北鬥,在明陽也有著很高的名氣,但和全國有名的專家相比他就差了一些,還不如劉雪松的名氣,更比不過李陽。

單從名氣上來說,李陽已經遠遠超過了趙老,栗城縣一些古玩以及古玉愛好者都把李陽當成了他們的榜樣,在他們的心裏,李陽也是栗城縣的驕傲。

想想當初一個很不起眼的小夥子,現在已經有了比他高出很多的名聲,趙老也很是感嘆。

嘆了口氣,趙老慢慢把當初發現古墓的過程講了出來,古墓並不是李陽發現的,但卻是在李陽家的學校內被發現的,這個關系也不淺。而且,發現這個古墓的時候李陽也在現場。

聽了趙老的敘述之後,白銘和毛老互相看了一眼,一起搖了搖頭。

怪不得李陽有那麽好的運氣,運氣這東西還真的是天生就有,辦個學校,都能發現這樣一座蘊藏著高價值寶貝的古墓,真不知道在李陽的身上還有什麽不可能發生的。

“柳老,這批瓷器考證出結果了嗎?”

過了一會,白銘才慢慢地搖了搖頭,走到柳老身邊又問了一句。一個小小的古墓裏面居然有著那麽多的官窯精品,任何人見到之後恐怕都會好奇這些東西的來歷。

“考證出來了。”柳老點了點頭,慢慢地說道:“那座古墓的主人是乾隆時期的一個督窯官徐路,徐路這人在歷史也有記載,是景德鎮一個很出名的督窯官,他一生癡愛瓷器,雖是督窯官,卻經常為窯工們說話,深受景德鎮窯工的擁戴。”

柳老看著最後一箱瓷器進入通道,這才轉過頭來,繼續說道:“我們都知道,乾隆對官窯瓷器的品相非常的在意,有一點不好都不行,而且那時候乾隆還有精益求精的習慣,所以每口窯燒出來的瓷器,哪怕再好,都會只留那麽一兩件。”

眾人都點了點頭,乾隆的這個習慣早就被證實了,在景德鎮舊窯下面挖出來的數萬的瓷器碎片就是最好的證據。那個時候,每口窯燒出來的瓷器,哪怕再好,再完美,也只會按要求留下那麽一兩件,其他都要砸碎。

“徐路本身就喜愛瓷器,看到那些本來很完美,卻因為多余而被砸碎的瓷器就非常的心疼,所以聯合了當時的窯工,偷偷的留下了一部分來。這在當時可是殺頭的大罪,這些瓷器就讓他一直保留到老,中間沒敢露過一次。”

柳老說到這裏,大家基本上都已經明白了,只要找到墓室主人的來歷,那這批瓷器的來源就很容易解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