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93章 我師方文岐

藝人行內有一句話叫做“生書熟戲,聽不膩的曲藝”,意思是聽書要聽新鮮的,觀眾喜歡聽新鮮的故事,你要是上次說過的又給人再說一遍,人家扭頭又走了,因為沒什麽新鮮感了,這叫生書。

熟戲是觀眾喜歡聽那些很熟悉的戲,尤其是某位的角兒的代表之作,凡是有這位角兒的演出,觀眾都會指名道姓讓人家再唱那一出。

不只是梨園行是如此,在歌曲界也是一樣的,比如觀眾在私底下聽某一位歌手的某一首代表作都快聽吐了,但是如果他去人家的演唱會,他肯定還是會跳著腳讓人家唱那一首的。

這是二者不一樣的地方。

聽不膩的曲藝,曲藝的門類很多,它是綜合了生書和熟戲兩種特點的。

就拿相聲來說好了,觀眾喜歡聽新鮮的相聲,可是人家也喜歡聽有滋味的老相聲,比如八大改行,這段子是靠柳活兒取勝的,這是聽不膩的。

還有以前何向東演出過的技術性非常強的《相聲十二門功課》,這段完全也可以反復演出啊。

還有可以套用原本相聲的敘事情節包括故事框架,但是只要把包袱改一下,同樣還是會很受觀眾喜歡。

它自身的適應性和可改造性非常好,所以這是聽不膩的曲藝。

九頭案何向東這些年偶爾也說上幾回,但大多都是說上兩三段就不說了。

就連當初向文社搬家的時候,何向東剛前一晚用九頭案拴住了扣子,也吸引了不少觀眾來四方茶館,結果後來他照樣沒把這個坑填上。

所以有些老觀眾聽到何向東又要說九頭案,這幫人真的快罵出聲音來了,因為他們實在太怕何向東這孫子又挖一個坑就走人啊,他們脆弱的小心臟可無法承受這種打擊啊。

不管如何,何向東的九頭案還是開說了,沒個三五分鐘,全場所有人就都被何向東吸引住了,這些人聽得是如癡如醉,全都沉浸在故事裏面了。

這裏面就有侯三爺等一眾大腕,也有張寶庫等幾位見多識廣的老前輩,就連趙峰華這幫準備找麻煩的家夥都被何向東的故事吸引住了。

何向東現在說書的水平離一代宗師也不遠了,想當年在牡丹獎比賽上,他就一人壓下了評書一門了,那時候他的水平就已經是一代名家了。

四年多過去了,他也完全接受了王彌葦的傳承了,把他的那一枝兒的本事學了個全。

何向東還是張氏評書的唯一傳人,再加上又傳承了王彌葦的衣缽,兩大宗師親手悉心教出來的弟子,能不厲害嗎?更別說何向東本身的條件就好的出奇。

所以他有今天這能耐,一點不為怪。

……

單口說完,雞犬組合上來說了一個小段兒之後,何向東和張文海來了一個壓軸的大段兒,這場演出就要結束了,而此時已經快12點鐘了。

而後還是返場,返場說的小段子都是以前瀕臨失傳的那種小段兒。傳統相聲成本大套的大約有三百段左右,但是再加上一些小段兒小笑話,那就有夠上千段的了。

方文岐當年收集的就比較雜,何向東學的也就多了,他肚子裏面會的東西可真不少。

三段返場結束,全體演員再次出場,何向東站在最前,張文海想了想,也站到後面去了,把薛果推到了桌子裏面。向文社的未來得瞧這倆人,他必須讓這兩人盡快能有為向文社遮風擋雨的能力。

何向東看著現場的觀眾滿心的感慨,再看看來的同行,他心中更是滋味難明,扭頭看看還堅挺著的記者朋友們,他微微頷了頷首,對觀眾說道:“在開場的時候,我給你說過在節目最後我會說一個小故事給大家聽,大夥兒都還記著吧?”

“記得。”全場觀眾齊聲喊著。

記者媒體朋友們也精神一振,在演出還沒開始之前,他們就從何向東這裏知道了他要發布一個大新聞,但是何向東一直不肯透露,這些人為了要新聞,愣是等到了現在,現在也終於要聽到了。

好多記者朋友都打開了錄音設備,也掏出了鋼筆和筆記本,準備記錄了。

電視台的錄制組也趕緊把把攝像機對準了何向東的臉龐,他們是準備要認真記錄下來的。

何向東雙手攏在袖子裏面,眉頭緊緊鎖著,眼前又浮現出了自己師父那蒼老而又倔強的模樣,漸漸的,何向東的眼眶也帶上了一點濕意。

何向東的聲音慢慢低沉下來,嘆聲緩緩說道:“我要給大家說一個倔強的老頭的故事,這老頭人緣不好,這輩子也沒什麽朋友,他的朋友一只手就能數出來了。”

“老頭沒什麽大本事,一輩子顛沛流離,連媳婦都沒娶上,家裏也很窮,勉強能有一口飯吃的,有些時候光景不好,餓肚子也是經常事。”

“老頭性子很倔,別人說什麽都聽不進去,他只聽他自己的,他認為是對的,他就一定會去做,別人怎麽勸都沒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