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節 壓力,決心(第2/2頁)

當然,林春鳴肯定有他自己的方法來了解熟悉,但是自己肯定也要幫助他從另一個角度來掌握情況,只有多個角度獲得情況來進行匯總分析,才能得到一個較為客觀的判斷。

“下一步的工作主要是了解熟悉情況,正陽你要考慮一下,盡可能全面的拿出一份綜合性的資料來,我相信宛州市委辦那邊應該有這一類的東西,但是我擔心上紙面文章,未必能看到一些我想看的東西,……”

林春鳴沒有掩飾自己的擔心。

“宛州這幾年的情況不太好,班子內部也有些七拱八翹,這很大程度制約了宛州經濟的發展。我查看過,宛州從1987年以來,經濟增速一直排名在全省中下遊,在產業培育上也是毫無特色,無論是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幅度均低於全省平均水平,……”

林春鳴也顯然意識到了自己這個市委書記不好當,估計昨天也是應該大致了解了一下宛州的情況,感受到了壓力巨大。

“宛州人口基數太大了,尤其是農業人口,是全國少數幾個戶籍人口破千萬的普通地級市,但是單單從中心城區的人口來看,連百分之十都不到,這說明宛州的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都極其落後,大量勞動力不是留在農村中無所事事,就是前往沿海地區和大城市成為外區域的廉價勞動力,這種情形對中西部地區的長遠發展尤為不利。”

沙正陽一針見血,饒是林春鳴早已經對沙正陽層出不窮的新穎觀點言論見慣不驚了,但是還是有些震動,因為這個觀點顯然不是一下子就能拿得出來的,而是分析了宛州的現狀提出的觀點。

其實這是林春鳴高估了沙正陽,這種論點看法在二十年後在網上隨處可見,但在這個時候出現在林春鳴面前,就顯得有些深刻精辟了。

“說來說去,還是宛州的工業發展太慢了。”林春鳴眉目中跳躍著一股子精悍氣息,壓力很大,但是他那種溫和下的堅韌勁頭卻更是凸顯。

“宛州必須要發展工業經濟,這一塊上,宛州可以有所作為,需要在一些面上點上盡快實現突破。”

沙正陽能夠感受到林春鳴的那股子不服輸的氣勢,這是當一地主官的最基本素質,如果畏難怕苦,遇到一些困難麻煩就想要繞道或者打退堂鼓,那麽這個主要領導就是不合格的。

有條件要上,沒有條件創造條件也要上,說的就是這股子精神氣勢,沒有這股子精神氣勢,那就別想幹出成績來。

“林書記說得對,現在大家動輒都在提一二三產業的合理比例,但是我覺得說這些都有些近乎於空談,對於漢川省十四個城市來說,出了漢都和嘉州需要考慮二三產業的合理發展外,其他城市要做的都是全力以赴的發展第二產業,最大限度的就地消化農村的剩余勞動力,促進他們在本地就業增收,避免他們背井離鄉去沿海打工,這才是最重要的。”

這一點上沙正陽感受尤為深刻。

大量勞動力到沿海地區打工現在各級黨委政府都覺得是一件好事,能夠帶來大量的工資收入,對於提高農村人口純收入的確能起到明顯的效果。

但是從長遠來看,這些現在正當青壯年的勞動力他們絕大多數在沿海地區都是從事的最低級勞動,同時他們絕大多數也不會被這些城市所接納,無論是房價還是教育都迫使他們只能成為一個過客。

當一二十年後他們只剩下蒼老和病痛的身體後,還不得不回到生他們養他們的老家。

這還沒有考慮這些人口大量外流打工給本地社會帶來的巨大負效應,留守,空巢,兒童的成長問題,這些問題都會在未來幾十年裏極大的困擾著各級黨委政府。

可以說中西部地區是在源源不斷的為沿海地區做貢獻,無論是在各種能源、礦產資源還是勞動力上都是如此,這很大程度就是因為中西部地區缺乏足夠的基礎設施、人才戰略和產業政策來支持二三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