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節 千裏之行

其實這道題和培育產業,甚至發展工業是一體兩面,要解決如此龐大的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增收問題,只有依靠發展以工業為主的二三產業。

就目前的宛州來說,發展第三產業只能依附於第二產業的發展。

只有在第二產業的發展達到一定程度一定階段時,第三產業才能真正發展起來,當然這其中也會有相互促進的效應,但關鍵還是第二產業的發展。

宛州市戶籍總人口達到了一千萬出頭,就目前掌握的情況來看,從去年開始,全省外出務工的農民工規模日漸擴大,而且是快速上升的勢頭,宛州市也不例外。

這些外流務工的農民工除了漢都和嘉州這兩座省內主要城市之外,更多的還是前往京津滬深等大城市以及沿海發達地區。

按照現在的預計,估計到1995年,全省外出務工的農民工會超過八百萬,其中跨省區域流動的農民工會超過二百五十萬,這其中幾乎占到了全省總人口六分之一的宛州市就會超過五十萬。

這是沙正陽從省裏獲得的一些數據做出的推斷,預計差距不會很大。

五十萬勞動力外流到省外,這還沒有包括到漢都、嘉州以及省內其他城市打工的人口,相當駭人了。

如此大量的人口外流,其主要原因就是宛州的城市化進程緩慢,工業經濟支撐不了消化農村剩余勞動力。

同時本省鄉鎮企業在經歷了八十年代的一個發展高潮期之後開始出現衰退跡象,尤其是一些縣鄉中的小鄉鎮企業在面對日益白熱化的市場競爭時,越來越無法適應市場經濟,大量破產關閉,其吸引農村剩余勞動力的能力大大下降。

與此同時,東部沿海地區的經濟高速發展,外資、鄉鎮、私營經濟迅猛發展,加上城市化進程遠快於中西部地區,自然對這些剩余勞動力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沙正陽知道自己沒有能耐一下子就把這些外流勞動力吸引回來,但是他希望自己能夠在宛州做一些事情,為宛州工業經濟的發展出一把力,盡可能的減緩勞動力外流,也算是為宛州城市化進程助推一把。

對於盧雅的介紹,沙正陽也是一邊聽一邊問,同時也征求了盧雅的一些看法,應該說還是有所獲的。

同時,沙正陽也越發意識到這一次到宛州工作的挑戰有多麽大,這樣大一座城市,人口如此之多,不是單靠一兩個項目或者拉來一兩家大企業就能解決問題。

這需要從整個體系機制上來尋找合適的路子解決問題,而且還要盡可能的想辦法走到前列。

否則一旦省內乃至中西部地區的這些城市都慢慢醒悟過來,都開始加大力度招商引資時,你會發現難度會越來越大。

和盧雅道別分手,沙正陽開著簇新的豐田佳美往回走。

一看就知道這是美規的豐田佳美,2.2排量,深灰色的漆面看上去很具有層次感,開了還不到四千公裏,正是最舒適合用的時候。

這是一輛高配的XLE版本,進口進來多少錢沙正陽也懶得多問,免稅,再加上黑牌照,但無論如何也不及雷霆那輛淩志GS300。

不得不承認日本人在發動機調校上做到了極致,聲音很小,開起來也很舒適,國內汽車產業要趕上日本人,還得要鼓大勁兒。

回到家裏,該收拾的東西也收拾得差不多了,父親母親都還等著沙正陽。

明早沙正陽打算七點半從家裏出發,估計如果路上順利的話,八個小時能到宛州。

林春鳴今天下午已經提前和省委組織部的同志一道前往宛州了,本來沙正陽今天也就該過去,但是林春鳴還是很體貼的讓沙正陽多留了一天,讓沙正陽只要能在明天下午六點鐘之前報到就行。

車就放在了家門前的綠化帶一旁,一些大件物品沙正陽都放在了後備箱裏,剩下一些要穿的貼身衣物,明早直接提包上車。

“正陽,坐吧。”沙安仁看著一臉沉靜的大兒子,心中突然間意識到,兒子是真長大了,這是要離家遠行去工作了。

宛州離家一千多裏,日後要回來就不那麽容易了,或許一個月都未必能回來一趟,想到這裏沙安仁也有些不舍。

“爸,媽,放心吧,沒你們想象的那麽誇張,林書記肯定要經常回漢都開會,我估摸著也能跟著一道回來,而且現在電話這麽方便,隨時都可以和我打電話。”沙正陽能理解父母的心情。

“自己要知道自己照顧自己,別不知冷熱的,還有,吃飯自個兒注意,宛州那邊的口味和咱們這邊不太一樣,……”母親忍不住插話道。

“媽,放心吧,偌大一個宛州,還能找不到適合我吃飯的地方?再說了,單位有食堂,林書記的口味和我差不多,我就挨著領導吃就行了。”沙正陽開著玩笑,“我相信宛州市委機關食堂能夠拿得出可口的飯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