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期待(第2/2頁)

“嗯,春鳴,士章,唐華,你們三位在這裏,我也不多廢話,待會兒在酒桌上我也不會說,宛州市是咱們全省除開嘉州之外的第一人口大市,自然條件好,但是經濟總量只排名第五,漢都嘉州不說了,還不及涪崗、昭陽,而論人均GDP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更是要落到七八位去了,居於全省中下遊,這很不符合宛州的定位。”

趙玉蘇的話是代表馬耀東來說的,這也相當於漢川省委對宛州市委的一個要求。

“省委對宛州的要求很明確,宛州經濟總量理應進入全省前三,人均GDP、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都應當在未來幾年裏進入全省前五,宛州市委應當圍繞這一目標來認真思考和研究工作,找出適合對路的路徑,把工作真抓實幹的搞起來,……”

這是在提具體目標了。

經濟總量進入全省前三者這算是一個合理的要求,現在涪崗和昭陽雖然比宛州的GDP總量更高,但是他們人口基數擺在那裏,兩個地市的人口都不到宛州的一半,經濟總量差距也不是很大。

但後面幾個要求就有些棘手了,人均GDP要進前五,這意味著要有雄厚的工業經濟作為支撐才行,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這兩者都要求進前五,更是一道超級難題。

特別是後者。

全市九百萬農業人口,哪怕人均增收一百元,那都不簡單,尤其是在目前靠農業增收難度極大的情況下,打工性收入才是唯一出路,可怎麽來解決這個問題?

說來說去,還是得發展二三產業,尤其是只有在第二產業發展起來了,才能帶動第三產業發展,也才能實現農業人口的增收,這是一體兩面。

注意到包括林春鳴在內的三人臉色都有些嚴肅,趙玉蘇也知道這道題提出來的確讓宛州市委一幫人壓力山大,但是不給他們加壓卻又不行。

作為中西部地區人口大省,漢川省一樣面臨著來自中央的巨大壓力,城鎮居民和農民增收已經成為當前的主要課題,而宛州人口占到了全省六分之一,宛州能發展起來,相當於其他兩個地市的發展。

“好了,春鳴,士章,唐華,我也不再給你們加壓了,我相信宛州市委已經感受到了省委的殷切期待,省委把這個擔子交給宛州市委一幫人,就是相信你們能夠帶領宛州一千多萬老百姓致富奔小康,省委也不時不實事求是,也沒有說要求你們一兩年裏就要讓宛州實現翻天覆地的劇變,那不現實也不合理,省委希望三到五年內,宛州的局面有一個較大的改觀,……”

趙玉蘇帶來的“省委期待”一直到晚上飯局時,氣氛才稍微輕松下來,而這個時候沙正陽還在市委辦裏邊很認真的閱讀研究著目前宛州的基本情況,甚至在王豐、曲曉偉離開和他打招呼時,都沒有影響到他的專注。

電話響起來時,沙正陽才下意識的接起電話:“明秘書長,我到了,現在在市委辦,哦,宛州賓館,嗯,不太熟悉,不用不用,我自己過來就行,沒事兒,我問一問就知道。”

擱下電話,沙正陽揉了揉太陽穴,看了兩個小時的資料,頭都有些昏昏沉沉。

宛州太大了,十縣兩區,這還沒有算剛成立不久的開發區,兩萬多平方公裏,東西直線距離都超過二百五十公裏,南北也有一百六十公裏。

宛州的開發區搞得有些晚了,去年才成立,基本上是和銀台的開發區差不多一起搞起來的。

在沙正陽看來,如果宛州要想早一點拿出成績,恐怕還得要聚焦於開發區,因為像宛州各縣的開發區動作更緩慢,尤其是目前中央已經開始命令要求壓縮和精簡開發區的情況下,這就難度更大了。

走出房間,拉上門,沙正陽下意識的看了看四周,整個二樓還有兩個辦公室沒關門。

沙正陽想了一想,還是覺得過去看一看的好,哪怕自己還沒有正式走馬上任,但體貼一下“下情”也是應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