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節 有點兒意思,組織部長(第2/2頁)

“正陽,你是說這些三線企業搬遷到市裏就能煥發新生?”葉和泰搖搖頭,“我曾經在裕城縣委i書記,也對這些三線企業有些了解,那幾年情況還不錯,但是他們的訂貨都是來自兵器總公司內部,可現在兵總內部也在縮減和改革,訂貨大量削減,而他們這些企業之前與市場經濟根本不接軌,現在驟然要推向市場,我看他們很難在市場大潮中生存下來。”

葉和泰的話語很直白,但卻是實話。

“葉部長,您說的在理,如果這些企業不轉變觀念,的確很難適應生存下來,但我覺得現在這也是一個契機,幾年的搬遷過渡期,兵總會給他們提供一些過渡資金,只要他們不要在抱著兵總的粗腿不放,主動去迎接市場經濟,我覺得未嘗不能通過幾年的苦熬,奔出一個春天來。”沙正陽篩選著言辭。

“正陽,你太樂觀了。”葉和泰笑了笑,“我知道你是搞企業出身的,這些軍工企業和白酒企業不一樣,你搞的鄉鎮企業機制靈活,負擔輕,市場反應快,所以能取得成功,但是這些三線企業冗員多,負擔重,更關鍵的還是思想觀念跟不上,他們對民用市場完全不了解,兩三年間過渡期,很難解決實際問題。”

“葉部長,這一點上我覺得還得要看企業的領導班子有沒有這個決心和魄力丟開原來的依賴,若是總覺得原來那一套還可以維持,那麽這些企業必死無疑,但如果以壯士斷腕的勇氣舍棄原來的窠臼,重新創業,未嘗不能闖出一片天地,畢竟他們擁有那麽多的人才資源,只要敢於迎接市場挑戰,我覺得還是有很大希望的。”

沙正陽的話讓葉和泰有些動搖,他不是那種輕易被人說服的人,他覺得在這個問題上,光憑嘴巴是難以做判定的,還得要用事實來證明,但他也承認沙正陽所說的既然已經落定宛州市要接這個攤子,那麽的確應當考慮如何來化不利為有利。

二人不知不覺已經走到了大樓樓梯上,葉和泰看了沙正陽一眼,“正陽,你還沒到我們組織部來過吧?”

“嘿嘿,正想拜訪葉部長,向葉部長匯報一下工作呢。”沙正陽笑著應道:“剛才和葉部長探討的問題,我也還沒有說完,還想繼續匯報我的一些看法和想法。”

葉和泰笑了起來,這家夥的確有點兒意思,順杆子爬,不過讓人心裏感覺很舒服,都說這家夥思路觀點與眾不同,連林書記都十分贊嘆佩服,他也想聽一聽這家夥的“高論”,點點頭:“正好,這會兒有空,到我辦公室坐一會兒吧。”

葉和泰的辦公室也很簡單樸素,樸素得有點兒出乎沙正陽的意外。

其他市領導辦公室他也去過,像明永昌、唐華、呂彬奇等,條件都要比葉和泰的強不少,看樣子葉和泰也屬於那種不太講究這方面的領導幹部。

“剛才正陽提到的挖掘資源,似乎還不完全是指這些三線企業本身?”葉和泰也感覺到了一些沙正陽的傾向。

“對,葉部長一語中的,其實我覺得更大一塊資源是在企業本身之外的東西,人力資源,教育資源,醫療資源,剝離掉這些企業資產本身,我覺得這一塊資源對我們宛州更有價值。”沙正陽沒有故弄玄虛吊人胃口,直接道:“我知道葉部長以前當過市教委主任,也當過市計委主任,應該對我們市裏的這些資源比較了解,我們市的教育資源你最清楚,我個人覺得宛州教育資源很貧瘠,……”

“嗯,宛州的教育資源但從總量上來看,還過得去,但是輪到人均水準,以及一些特定領域,比如高等教育資源,職業教育資源,都很差,這和我們宛州在工業經濟這一塊十分落後有很大關系。”葉和泰不無遺憾,“我在當教委主任的時候就給市委市政府提過,要重視教育資源配置,但……”

沙正陽的話挖到了葉和泰心中癢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