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節 各有所謀,殊途同歸(第2/2頁)

但馮士章和唐華與陰朝鳳不一樣,陰朝鳳是真心不認同,而馮士章和唐華則是認為不宜太急。

漢川省內甚至可以說除了沿海幾個省市外,整個中西部地區都還沒有動起來的時候,你漢川要打頭炮就不說了,那也該漢都來才對,怎麽就把宛州推上了第一線?

宛州現在情況擺在這裏,人口第一大市,但是GDP總量名列後列,人均GDP、收入等各方面都居於全省中下遊,如果才出點兒什麽狀況,折騰一下,那宛州就真的爬不起來了。

從這個角度來說,他們的想法也沒錯,錢正也能理解。

當然理解卻不是贊同。

錢正為此也和馮士章爭論過幾次,認為現在宛州已經這樣了,就該抓住機會好生搏一把,利用國企改制、招商引資、作風轉變等一系列措施來推動宛州這個耄耋老矣的城市重新振作起來,恢復活力。

馮士章和唐華在這個問題都猶豫不決,後來還是在林春鳴和鐘廣標的強力推動下,才開始轉變態度,但是始終在具體措施上沒有那麽積極主動。

“正陽,不是每個人在每個問題上的看法都是一致的,國企改制勢在必行,這一點馮市長很清楚,他態度或許不那麽急切,或者說他有更關注的東西,你應該看到,他對招商引資和開發區建設更有興趣。”錢正笑了笑。

錢正能大概理解和揣摩到馮士章的心思。

國企改制是林春鳴和鐘廣標所抓共工作的重中之重,他就算是跟附驥尾,也不會獲得太多的關注,或者說做出成績,他也不是最大受益者。

相反如果他能在其他一些工作上有所突出作為,才能更突顯他作為市政府市長的不凡。

“哦?”沙正陽略感驚訝。

“我和馮市長談過幾回,他支持國企改制,但還是認為國企改制只能給宛州經濟帶來一部分變化,不是全部,要想改變宛州面貌,還得要在招商引資和開發區建設上做文章,尤其是他對你那篇因地制宜推進各具特色的區縣產業集群建設那篇文章十分感興趣,和我都聊起過幾次了。”

錢正提到的這篇文章是沙正陽發在了《漢川黨建》上的一篇文章。

針對宛州人口多地域遼闊,環境情況負責的這一情形,沙正陽提出了要根據各區縣的實際情況,通過一縣(區)一情的規劃,努力打造符合縣(區)情的特色產業集群。

其中也重點提到了農產品加工、食品、木石材加工、鞋帽服飾、電子塑膠元器件等技術水平要求不高、資金門檻低的這幾類產業。

另外也提到了要在宛州市依托幾電子電器國有企業改制和三線軍工企業搬遷以及軍轉民帶來的契機,在市這一級層面,在未來三到五年中,打造出兩到三個三十到五十億級別的重點優勢主導產業集群。

應該說沙正陽的這篇文章既貼近宛州實際情況,有很富有煽動力,馮士章在看到之後就一直愛不釋手,細讀過幾遍,也和錢正提起過幾次。

只是作為一市之長,他也不可能專門把沙正陽這個市委辦副主任招來細細商談,所以這種很具藝術性的信息傳遞自然也就只能通過錢正來完成了。

“馮市長這麽關心招商引資和開發區建設是好事啊,說實話,錢市長,咱們現在這個市經開區的情況很糟糕,死水一潭,亟待改變面貌,同時由於開發區的建設滯後,對於西面緊鄰開發區的真陽縣經濟技術開發區的建設也帶來了巨大的負面影響,這一點上一次我和成功書記在赴珠三角考察學習時他就提到過,現在是時候動起來了。”

沙正陽對這個情況一直很著急,也兩度和林春鳴、鐘廣標提過,但是在開發區建設上,涉及到市財政的巨大投入,也不能不說是一個無法回避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