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這塘水(第2/2頁)

不過對於沙正陽來說,他懶得過問太多,自己的事情還操心不完,哪來那麽多精力去考慮其他。

……

沙正陽到的時候,陳秀清已經到了。

“陳書記,不好意思,我好像沒遲到吧?”沙正陽看見陳秀清先到了,趕緊看了看表,他提前了十五分鐘到,沒想到這位陳書記來得更早。

“沒事兒,沒事兒,正陽,是我來得太早了。”陳秀清運動短發,一副黑框眼鏡,如果不是顴骨略高讓她的臉型顯得有些淩厲,怎麽看都更像是一個中學教師。

不過這位宛陽區的一把手以前的確是中學教師,後來調到團市委,先後擔任青聯副主任、團市委副書記、大野縣副縣長、大野縣委常委、宣傳部長,後來在宛陽區成長起來,從組織部長到區委副書記、區長,到現在的區委書記。

今天是宛陽建築公司請客吃飯,因為現在宛陽建築公司入圍成為了宛州市建發司的合作夥伴,把宛州二建擠出了場,所以今天也是宛陽建築公司把錢正、沙正陽、陸健以及建發司的兩位副總劉同和晏家明都請到了。

陸健和劉同、晏家明也跟著出來了,寒暄了一陣,宛陽建築公司老總汪和平與副總劉國勇陪著三人說著話。

“只等錢市長了。”陳秀清臉上沒有多少笑意,都知道她這個人不苟言笑,能體現她心情就是語氣。

“陳書記未免太客氣了,宛陽建築公司算是我們開發區的合作夥伴,何須搞得這麽隆重?”沙正陽和陳秀清接觸不多,但是也知道這位陳書記不是好惹的主兒,周俊雄也算是宛州土生土長成長起來的幹部,但是卻在她面前卻是經常弄得灰頭土臉。

陳秀清和周俊雄關系不和只是眾所皆知的,但是這並未影響到陳秀清的升遷,如無意外,一個月內,陳秀清就應該要升任副市長了。

“正陽,宛陽建築公司的情況不是很好,現在正面臨改制,這一次區裏也是支持他們來承建開發區,也是希望能夠通過此項工程,多積累一下在城市建設和道路交通方面的資歷,為日後走出去打基礎,老是窩在宛州這一畝三分地裏,我看難以發展起來。”

陳秀清沉吟著道:“你在企業改制上很有經驗,現在你也還掛著市委政研室的職務,有時間來宛陽指導一下工作,宛陽也有不少歷史欠賬包袱的區屬企業,舉步維艱,給區裏壓力也很大。”

“區裏也要動作了?”沙正陽微微點頭,“早動早好,越拖到後面,問題越難解決,其實只要能根據各個企業的實際情況,黨委政府抱著解決問題的態度去推進,在利益面前多讓一些給處於弱勢的職工,很多問題是可以解決的,而最終能及早解決的話,你會發現比那些相持不下最終算下來反而要節省許多。”

“國資流失的帽子很容易被人拿起來亂扣啊。”陳秀清嘴角微微翹了翹,這大概就是她的笑了。

“我的理解,國有資產流失一般是指個別人,也就是說收購者作為資本方,需要考慮,但如果是和原來本來就是企業主人的職工在利益上取舍,只要有章可循,不是顯失公平,那麽就不是問題。”沙正陽提出自己的觀點。

陳秀清若有所思。

沙正陽提出的這個觀點很有意思,政府在和資本方打交道時需要慎重考慮國資流失的問題,避免授人以柄,但是在法律框架範圍內給予企業職工的補償問題上就不應該存在國資流失這一說,流失到作為下崗的企業職工手中,就不應當視為流失,因為他們原來就是企業主人翁,只是一個幅度問題而已。

問題是往往就是在職工的補償問題上很多問題談不下來,誰都不願意退讓,更不願意背鍋,這也是一種心態問題,所以很多時候往往耽誤了改制時機,造成了後來損失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