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二節 比較出真知(第2/2頁)

見唐華和葉和泰的目光都有些詫異,林春鳴自我解嘲的搖搖頭,然後又把窗戶關上,只留了一條縫隙,能漏點兒風進來,這才把一顆紐扣系上,擺手示意,“坐吧,我沒事兒,就是覺得有些煩躁。”

唐華和葉和泰交換了一下眼色,這不是一個好現象。

一把手心情煩躁,也就意味著有事兒,肯定有什麽讓他不滿意或者有壓力的事情發生了。

應該說從去年年末到今年年初,林春鳴的精神狀態似乎一直都不錯,鮮有陰著臉的時候,但今天看樣子好日子結束了。

見唐華和葉和泰都沒有吱聲,林春鳴也沒有多廢話,徑直把自己辦公桌上的兩份文档資料遞給二人。

唐華看的是省裏的,葉和泰看得是市裏的,數據標注都很明顯,尤其是在涉及到宛州的都用紅色標出,一目了然。

唐華和葉和泰交換了資料,繼續閱讀,很快瀏覽完畢。

林春鳴又從桌案上拿起一份厚實的資料圖表,遞給二人,“你們再看看這個,這是我通過一些渠道弄來的資料,從92年到94年,漢都、涪崗、昭陽、通河、宛州五個地市的經濟數據對比,很詳實,也很有針對性,我委托省統計局和省政府政研室的一些朋友做出來的,我覺得很有啟迪意義。”

二人花了十來分鐘才把這幾份資料一一看完。

“有什麽感受?”林春鳴端起茶杯,抿了一口。

“不好說,比較復雜,先不說省裏和市裏的數據,單單只看這五個地市的特點和對比,覺得還是有很大不同的。”唐華率先啟口。

他畢竟是幹過常務副市長的,對這些數據不陌生,只是他從未想過林春鳴竟然會花這麽大功夫把這五座地市的各類數據來進行對比,而且這種表格式的對比十分直觀,能很清晰的對比出各自的優劣和差距在哪裏。

“嗯,那老唐你說說。”林春鳴也很想聽聽唐華的觀點。

“漢都沒法比,它是老綜合性的大城市,咱們宛州雖然名義上人口比它多一百多萬,但我估計如果加上外來暫住人口,漢都不比我們宛州就少,論經濟基礎,科教資源,論資源稟賦,我們都有差距,一個漢西中心,一個是漢東中心,總的來說我們還是欠缺許多,有差距很正常。”

唐華的觀點也很客觀,現在要奢談和漢都比不切合實際,93年GDP只有對方的三分之一強,94年雖然增速拉起來,但是絕對值越拉越大,而且更關鍵的是漢都各類要素稟賦都比宛州強。

如果一定要找宛州的優勢,或者就是宛州處於幾省和中西部地區的結合部,交通區位很好。

“嗯,不比漢都,列出漢都,其實也是一個激勵,讓我們要瞄準漢都找差距。”林春鳴當然也清楚沒法和漢都比。

“剩下三座城市我覺得就很有比較意義了。”唐華清了清嗓子。

“通河經濟發展速度雖快,我看了它的數據和產業結構,主要是采掘業和礦產加工業,煤炭采掘、磷礦加工,天然氣開采,這幾年國家投入很大,所以帶動這一波瘋漲勢頭,所以一季度增速全省第一,或許今年也能占到第一,但是這種勢頭能不能一直維系,不好說,我們宛州也沒有必要去和對方比較。”

林春鳴微微點頭。

唐華的觀點和他一致,宛州和通河不是一路人,而且他也不認為這類礦產開采和粗加工業為主的產業結構值得羨慕,天賦資源,但從另一個角度來說,不可避免的就會削弱其他產業的發展投入,不值得慶賀。

“事實上我覺得我們宛州需要認真對比和學習借鑒的還是涪崗和昭陽,但這兩座城市的情況又略有不同,涪崗城市發展很快,主城區的科研教育資源和基礎產業都很發達,同時歷屆市委市府都很注重城市發展,但對其下轄縣份傾注資源甚少,縣份與城區的經濟差距相當大,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於集中力量發展了城市經濟,但是從長遠來看,從共同富裕的角度來看,是有缺陷的,是不合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