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節 三農,基層之苦(第2/2頁)

“這就是藿集鎮政府?”沙正陽下車,打量著粉刷一新的圍墻,看得出來有些簡陋,雖然是新修的建築物,但是各方面都顯得有些湊合的味道。

方東升顯然對這裏很熟悉,點點頭,“原來的鎮政府那一片緊挨著藿集中學,因為有兩個鄉的初中房屋都是危房,縣裏也沒錢重修,索性就撤並了,全部合在藿集中學來,藿集中學房舍不夠,藿集鎮政府就把鎮政府讓出來了。”

“哦?”沙正陽一下子就來了興趣,這可是一個很難得新聞,藿集鎮政府能有這麽大度?他有些不信。

“縣長,我知道你肯定不信,不過這是事實。”方東升也有些無奈。

他覺得這位年輕縣長似乎對一切都充滿了懷疑,必須要經過他自己親自驗證才會確定。

“不是不信,只是覺得這種情形發生在我們基層黨委政府,太少見了。”沙正陽不隱晦自己的觀點,“或者就是藿集鎮政府想借機修新的政府大院了。”

“嘿嘿,藿集鎮政府倒是想,那也得它有錢啊。”方東升嘴角掠過一抹哂笑,“都是吃飯財政,連幹部職工獎金都發要東拼西湊,要不就只能挖合金會的肉,修房子,夢吧。”

沙正陽也看出來,雖然這一圈院子看起來挺新,其實也即是墻壁粉刷了一下,那院門銹跡都還沒被紅漆遮掩住,冒著難聞的氣味兒。

“這裏原來是什麽地方?”沙正陽隨口問道。

“農廣校,現在基本上廢置了,馬永春和於炳成就幹脆搬到這裏來了,原來鎮政府本身也很擁擠,索性交給藿集中學作為辦公用房,這樣原來中學的辦公用房就可以改造成為教室,另外又新建了一棟,就基本上滿足了,也算為縣裏節約了不少。”

方東升笑著道:“為這事兒,宋縣長還和夏縣長、馬永春、於炳成扯了無數皮,財政局那邊也不樂意,教育局一肚子氣,最後還是袁書記硬性拍板定下來的,弄得大家都覺得各自都吃了大虧。”

這也是農業縣,或者說是窮縣的悲哀。

財力不足,幹什麽都縮手縮腳,什麽事兒都得要精打細算,能省則省,這也是好事,但是有些東西省不過去,那肯定就有人吃虧了。

對於藿集鎮來說,我又沒責任要幫助其他鄉鎮負擔教育責任,現在你縣裏要把另外兩個鄉的學生弄到我這裏來,你肯定要補償啊,我政府搬出來,你得給錢,那邊修房,你也得出錢,怎麽縣裏能耍賴說沒錢就拖著呢?

對縣裏來說,你藿集鎮中學也是縣裏教育局在撥款,又不是你鎮上一家承擔,有空余房屋利用一下怎麽了?你們不也是想搬出來到農廣校這邊更寬敞麽?還替你修了一棟樓,怎麽你倒還覺得吃了大虧了?

總而言之,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永遠扯不清。

“這邊農業稅水利費以及雙提款收取情況如何?”一邊往院子那邊走,沙正陽一邊問道,他也想借著這個機會多了解一下北片區的基本情況。

這一段路還沒有完全填平,於慶東沒敢把車開過來,怕傷了底盤,司機都愛惜車,沙正陽和方東升就下車走過來。

“不好,很不好。”方東升沒有掩飾什麽。

“西片北片的幹群關系很緊張,尤其是最北邊的片山和孤山兩個鄉,雙提款的收取屢屢出問題,農業稅水利費的收取也困難重重,農民種那幾畝地,收入究竟有多少,大家都心知肚明,把稅費和雙提一交,還有種子、化肥和人工一出,除了落得幾顆糧食飽肚子外,能落得個啥?糧食不值錢,但小孩讀書,穿衣消費,都要現錢,老百姓怎麽能沒怨氣?”

沙正陽默然不語。

在現階段,這是一個無解的難題,只有通過不斷的發展工業來消納急速擴大的剩余勞動力,但就真陽的現狀來看,一蹴而就做不到,那就必須要另尋他策。

這也是他和方東升來北片和西片調研的初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