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節 人脈圈,定海神針

1996年的1月5—8日的中央農村工作會議為1996年農村工作定了調,這一次會議內容極其豐富,而且提出的意見也相當明確,就是要把農業放在優先發展位置,但這恰恰說明了現在農業遇到的麻煩。

越是中央要強調和重視的工作,往往都意味著這項工作地方上動力不足或者問題棘手,但卻不能不正視面對。

這幾年經濟發展速度雖快,但是農業農村乃至農民,也就是所謂的三農問題日益突出。

農業增產不增收,土地承包責任制帶來的積極效應似乎被大大減弱了,傳統農業轉型現代農業的方向和措施手段都顯得有些迷茫,缺乏切實可行的政策和措施來實現。

廣大農村衰落跡象明顯,基層組織運轉舉步維艱,與朝氣蓬勃欣欣向榮的城市經濟相比,農村經濟陷入低谷,找不到如何來拉動農村經濟發展的有效途徑。

農民的問題更是具有挑戰性,農業稅水利費和雙提統籌給本身就缺乏增收手段的農民帶來巨大壓力,這甚至在很多地方已經成為一個難以回避的難題。

廣大農村剩余勞動力缺乏勞動技能,孔雀東南飛的跡象越來越明顯,這直接導致內陸農村空心化,鄉村留守兒童等帶來的社會問題日益突出。

這些問題都成為擺在地方各地黨政領導面前一個亟待解決的難題。

所以朱鳳厚也好,趙嵩也好,宋雲培也還,甚至也包括沙正陽和尤哲,對於如何解決三農問題,都是各抒己見。

“扶貧問題也是一道大題,這和發展農業也一樣息息相關,正陽,恐怕在宛州那邊這個問題會更棘手吧?”尤哲把話題拋給沙正陽。

“嗯,宛州經濟無法和漢都比,六個國家級和省級貧困縣,脫貧任務很重,我所在的真陽縣在全宛州市經濟總量排名第二,但是發展極不平衡,北片和西片有大量貧困人口,而且找不到謀生致富的手段。”

沙正陽對於能夠和幾個都有著獨立見解的同僚們探討一下經濟發展工作的看法也很高興,這是他最願意的事情。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如果有好的思路想法,自己也可以借鑒,同樣,自己的一些有益見解,也一樣可以提供給他們。

“市委市政府和縣委縣政府為此也是煞費苦心,想了很多辦法來解決,但應該說這需要一個相當長的過程,非一朝一夕之功。”

“宛州在國企改革和招商引資上很有看點,特別是打造勞動密集型的主導產業,吸納剩余勞動力解決就業增收問題,市委呂書記對宛州的做法很感興趣,前次我聽說呂書記都有意要到宛州來學習呢。”朱鳳厚笑著道。

“林書記到宛州之後,宛州的變化起色的確很大,但是要和漢都比還差得太遠,漢都應該瞄準大連、寧波、杭州、南京、武漢這些城市才對。”

沙正陽自然沒資格表什麽態,好也好,差也好,那都該林春鳴才有資格發表意見,他只能搭個腔。

“正陽,不能那麽說,漢都和宛州都地處漢川省內,而嘉州一直有傳言說可能要直轄,未來我認為能夠和漢都具備一較高下的只有宛州。”朱鳳厚搖搖頭,“宛州從實際情況來說也和漢都有些接近,或者說是一個各方面條件略差一些的漢都,按照宛州現在的發展態勢,還真有可能趕上漢都呢。”

這是沙正陽第一次聽到有人提及嘉州直轄的問題,立即把話題轉過去:“朱書記,嘉州真要直轄了?”

“有這個傳言,但你也知道現在好像很多事情,傳著傳著也就變成了真實的了,從形勢來看,嘉州直轄的確有很多有利條件,對於拉動漢南的發展大有裨益。”朱鳳厚沉吟著道:“這就要看中央的決策了。”

“嘉州直轄咱們也管不到,咱們要關心的還是咱們自己這一畝三分地的發展。”宋雲培接上話,“朱書記說得沒錯,宛州這兩年在國企改制、招商引資和產業培育上做得很好,省裏也一直點名表揚。”

“宛州也就是先走了一步,沒法和漢都比,以前黃書記和現在的呂書記動作也都不慢,我看從去年開始宛州也在國企改制試點了,漢都是省會,分量不一樣,也需要適當謹慎一些。”

沙正陽也知道呂青的動作沒有黃紹棠那麽迅猛,但是總體來說還是一脈相承的。

應該說這一屆省委省政府班子思路基本上都還是比較開放的。

周遠望這根定海神針一直對堅持進一步改革開放的態度很堅決,所以下邊的自然也就在嘗試上更為大膽,宛州只不過是走得最快的一個,像漢都、通河、昭陽、涪崗這些地方其實速度都不慢。

話題扯開來,大家都放的很開,一直到上飯桌,大家的話題才落到了朱鳳厚身上。

“老朱你的事情快了吧?”這個話題也只能曹清泰好提一些,畢竟所站高度不一樣,再者再說大家都很熟悉,但涉及到這類事情,其他人還都不好開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