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節 許紅菱對沙正陽的揣摩分析

對於鄉鎮企業改制問題上,袁成功的態度卻有些模糊,一直沒有明確表態,這也使得沙正陽在推進自己的想法時不得不三思。

他也在揣摩袁成功的心思,鄉鎮企業擺在明面上的困難和弊病已經日益凸顯,袁成功是聰明人他不會看不到。

自己向他提出的諸城經驗他也知曉,甚至還挺通過一些渠道去了解過,但是袁成功仍然力主再看一看等一等,這讓沙正陽也很是郁悶。

後來他慢慢揣摩到一些袁成功的心態,這一位現在是萬事俱備只欠東風了,正如林春鳴所言,袁成功可能也就是六七月間就可能要走人,那麽這個時候再來節外生枝對他來說就沒有太大意義了。

哪怕改革成效再好,他袁成功都走人,光環也落不到他頭上。

對他來說,最緊要的問題可能就是中央領導可能要來宛州考察這一事情。

甚至從某種意義上來說,袁成功都希望中央領導的考察能緩一緩,等到他離開真陽之後再來最好。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別出亂子,這就是袁成功的真實想法,而鄉鎮企業改制難免要牽扯到一些個人和群體的利益,免不了就要引發一些寫告狀信或者上訪這一類的破事兒,萬一影響到組織對他的考察了呢?

沙正陽能理解,換了自己處在袁成功的位置上,他也不願意誰來做這類事情,等一等擱一擱不行麽?

雖然沙正陽很心急,但是這種情形下他也只能按耐住心思等一等,否則要出點兒什麽亂子,耽誤了對方,就真的要成了生死大仇了。

不過沙正陽還是把原則定下來了,那就是應改盡改,從鄉鎮這個角度來說,現在沒有發展起來的企業,隨著時代的發展變化,以後再想要以鄉鎮企業在這種模式發展起來恐怕就很困難了。

而且隨著中央對私營企業以及後續冠之以民營經濟這個說法和相關政策的出爐,私營經濟或者說民營經濟會迎來一個發展高潮期,而逐漸在國內形成兩大主力經濟體——國資和民資,當然也還存在另外一個外生性的經濟體——外資。

這幾種經濟未來都會相互交織,形成中國獨有的經濟體系。

所以現在沙正陽最希望的就是能在真陽縣工作期間,也能培養出幾家像東方紅這樣的企業出來,雖然他們可能是私營企業,但是這不重要,能夠創造財富,帶動就業,上繳稅收,這就足夠了。

就目前來看,還的確有那麽幾家企業能夠入眼,沙正陽也很想把這幾家鄉鎮企業拿過來解剖一下麻雀,以便於能夠真正幫助這幾家企業發展起來。

梁綱負責合金會工作的清理,而許紅菱這段時間則主要是承擔起了對全縣鄉鎮企業情況的摸底。

許紅菱一直對這個年輕縣長很感興趣,當然不是說什麽想法,而是想要看看這位縣長的工作思路和想法究竟和其他領導有什麽不一樣。

許紅菱在縣政府辦也有些年成了,也見識過兩任縣長了。

祝漢明之前是袁成功,兩任縣長在許紅菱看來都只能說一般,或許袁成功魄力要大一些,強勢一些,但是思路上她覺得還不及祝漢明寬,而祝漢明在親和力上也要比袁成功強不少。

給許紅菱的感覺,兩任書記縣長,其實也就那樣,或許就是把他們推到了那個位置上,他們有這份權力,才能做一些事情,但你要說他們有多麽高遠的眼光,多麽大的能耐,真心說不上。

但沙正陽給她的感覺有些不一樣。

除了沙正陽有著市委書記林春鳴鐵杆心腹這個背景光環外,更多的還是因為沙正陽在市經開區的確一手一腳打出了一片天地。

許紅菱也算是看著真陽縣經開區和市經開區之間的差距是如何拉開甚至變成望塵莫及的。

當初市經開區和縣經開區沒有太大的差別,甚至可以說還不及縣經開區,起碼縣經開區這邊還有幾家略具規模氣候的企業,而市經開區那邊則是荒涼一片,甚至到後來市裏邊自己都失去了信心。

但沙正陽一去之後就徹底改變了市經開區的發展方向,不但基礎設施建設投入一下子拉動起來,成立了城發司作為融資平台,甚至直接把手伸到了真陽縣這邊,連真陽縣的合金會都為市城發司貸款數百萬,這在真陽縣當時看來簡直不可想象。

但市經開區就是在這種篳路藍縷的情形下迅速發展起來,一年多時間裏,不但基礎設施建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而且人家還通過高強度的招商引資一口氣拉到了超過十個億的落地投資,瞬間就把縣經開區給甩在了難以望其項背的遠處。

如果沙正陽只是在市經開區如此成功,那也罷了。

這或許可以歸結為這家夥趕上了一個機遇,正好市裏邊要大力發展市經開區,加上有市高官的大力支持,所以就成就了這一番耀眼的成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