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八節 新長川(第2/2頁)

沙正陽語氣很平穩。

這個想法不是一時心血來潮,在集團明確率先將三大煤業建築這一塊移交給長川實業之後,他就在考慮這個問題了。

如趙一善所說,辜科凡和魏君雍能力都不差,只是在風格和能力側重上有所不同,而新近歸並歸來的三大煤建中,呂雪松的能力也很突出,沙正陽也很看好。

但如何來讓這樣龐大一塊資產迅速完成整合煥發活力,這也讓沙正陽煞費思量。

“你是說整合之後仍然保留兩套班子兩套人馬?”徐利平吃了一驚,“這和集團公司的意見不一致啊,省裏邊恐怕也不太支持啊。”

“沒有那麽拘泥古板,誰說整合就只能整合成一家?只要有利於發展,有利於企業壯大,別說兩家,三家也行啊,關鍵在於要興利除弊,要把原來這些企業的毛病給去掉,讓他們的優勢特產體現出來,做得到這一點,集團公司和省裏邊我去說服。”

沙正陽說得很有底氣。

他也的確很有底氣,在之前他就和尤萬剛交了底,恐怕不能完全按照集團公司所設定的模式來,要根據企業實際狀況來進行整合。

尤萬剛表明了全力支持的態度,當然目標只有一個,平穩有序的整合,同時要在未來盡快見到成效。

“如果說這樣的話,會不會形成以原來大家各自所在的派系山頭紮堆現象?”徐利平有些擔心的問道。

“若是要想完全杜絕,短時間內是不可能的,畢竟誰都要用自己熟悉信得過的人,但是用這些熟悉也好,信得過也好的人,還有一個基本前提,那就能得有本事有能耐,我會逐一和他們交待,我只看業績,而且半年,一年,兩年,就這三個時段,最遲兩年如果達不到我們給他們設定的目標,那就換人,而且在競聘的時候就會把這一點列入公示,讓大家都明明白白知曉,……”

要把這些人的積極性激發起來,自然要有相應獎懲措施,甚至對企業的發展也要列入一個相應的長遠規劃指標,防止這些管理層為了短期利益給自己可能帶來的好處而有意忽略和務實企業的長期發展,這都需要相當細化的指標數據來進行對照。

徐利平知道這活兒弄不好又要壓在自己身上,忍不住道:“沙總,這事兒不能有擱在我身上吧?這應該是辦公室的事情啊。”

“不只是辦公室,還有戰略規劃和管理部,他們兩個部門要盡快對這一塊開始進行摸底調研,搞清楚長川建設乃至它們前身的情況,再加上三大煤建的底細,這樣才能根據它們的根底來確立一個目標基數。”

沙正陽沒給徐利平偷懶的機會,“辦公室和戰略規劃和管理部現在初建,很多人都還是懵懵懂懂的,你得把他們點醒,讓他們明白自己的工作性質、任務和目的是什麽,你責無旁貸!”

徐利平只能苦笑。

他就知道自己回長川實業就是受苦受累的命,但是這比起在集團總經辦那又完全是一個不同的境界層面,再苦再累那也值得。

不說待遇收入的變化,從實現人身自我價值來說,那也是千值萬值。

“沙總,建築這一塊可以這麽做,但是其他幾個板塊恐怕就未必適合這樣吧?”徐利平問道。

“嗯,要根據情況,建築和房地產目前來看是資產規模最大的,但房地產主要是資本資源密集型,對於這方面要求更高,不宜分拆,只能集中,當然在具體業務開展時,可以考慮設立項目公司來推進。”

沙正陽知道長川實業的盤子太大了,如果自己想要每一塊都攥在手中,那可能就會是一樣都抓不住,一樣都抓不好,肯定要有所取舍。

但是舍並不代表丟棄,而只是相對而言的放手,同樣可以采取一種控股授權,制定績效考核標準的方式來實施管理,這在十多二十年後的國企管理模式很常見。

對一些體量小的板塊可以如此,而作為長川實業的核心,那麽久必須要牢牢抓穩,比如房地產、建築和建材以及公用服務事業這幾大板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