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四節 理論專家,完美詮釋(第2/2頁)

“沙總,你的意思是國家目前的政策對外資更有利,而對內資企業可能有失公平?”王凡的問題更尖銳犀利。

“嗯,王老師,您這個問題可不太友好啊,這是要陷我於不義啊。”

沙正陽笑了起來,雖然話語中有點兒小生怕怕的感覺,但是語氣上卻很泰然,這也給兩位記者留下很深的印象。

“我的理解是中央在出台對外資的傾斜政策時是有特定時代背景的,包括改革開放初期和90年之後,以你們兩位的年齡來說,不可能不清楚那個時代我們國家經濟和對外開放政策面臨的特殊情況,所以我認為這種政策在當時是合適的,就是在目前也還是具有一定程度的合理性,但是在未來,嗯,我認為可能會逐步失去存在的合理性,面臨修改甚至廢止的必要性。”

褚玉林和王凡都點頭表示理解。

“我的意思是,對吸引外資進入,我們國家因為國情緣故,的確需要制定一些優惠政策,這樣可以加快我們國家經濟建設和發展,但是我們也應當注意到對內資企業更應該大膽放開和鼓勵他們發展,這才是我們的根基所在,……”

“對待私營企業,我個人的觀點還是應該大膽放開,不要懼怕,連外資企業我們都可以鼓勵對方來發展,我們又有什麽理由限制私營企業的發展?這沒有道理嘛。”

沙正陽的觀點很大膽,但是卻並非他一個人有如此觀點,外資經濟和私營經濟,不能一視同仁,這本身就引起了很多人的爭議,如何來破解這個結,爭論還會一直持續下去。

“嗯,沙總,讓我們繼續原來的話題,你的理解,國家在制定政策時,要秉著公平的原則,不能厚此薄彼?”褚玉林問道。

“中央有中央的考量,在特定環境下可能有一些傾斜,政策好一些,但是在法律法規上應當嚴謹一些,在總體上應當力求公平,因為在市場經濟體系中,尤其是面臨全球化時代到來,我們國家加入WTO進程加快時,人家采購你的商品和服務時,不會因為你是中外合資或者國企或者私企就放低標準,如果在政策上不能做到公平,那麽不可避免的會對某一類經濟造成影響。”

分析得很精辟,給褚王二人的感覺,他們更像是在面對一位經濟學者在侃侃而談,詞鋒犀利而慎密,不留死角。

“那對國企又如何體現出公平這個詞語所蘊含的意義呢?”王凡隨即跟進。

沙正陽也注意到了褚王二人配合相當默契。

一個擅長從正面大開大合,另外一個側喜歡從側面發起突襲,很符合以正合以奇勝的原理。

“所以對國企來說,公平應當結合著民生來談。”沙正陽洋洋灑灑,指點江山。

“我們國家的國有企業背負著巨大的歷史包袱,實際上我們都清楚,我們的國企在改革開放之前幾十年以及到現在,都不是一個單純的企業,而是肩負著社會和企業的雙重屬性,甚至還要加上一重,那就是國家屬性。”

沙正陽不慌不忙的把話題打開,“企業屬性不用說,那就是用產品說話,在市場上論勝負,但是計劃經濟時代留下的巨大結構性弊病,不是一句話就能解決扭轉的。”

“國企職工的主人翁身份如何來定位?你能一句話就把他們打發了?這會引發一些體系性的反思質疑,需要通過制度層面來解決,這就是社會屬性,怎麽來解決,國家應當要有政策老保障他們的這個後顧之憂問題。”

“還有就是國家屬性。”沙正陽繼續闡述,“特定的國企,對於事關國計民生的重要領域要承擔國家屬性,甚至要把市場屬性排在其後,這和企業本身的本質屬性是相背離的,那麽如何來解決這個矛盾,也需要一些政策制度來解決,當然這個問題比較復雜,需要具體問題具體分析,在每個特定領域都要具體分析,另外就總體來說,承擔了國家屬性,那麽就需要在一些資源和政策上予以補償,這可能在其他經濟成分來看,就不太公平,如何來界定,這也是一道難題。”

完美詮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