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零二節 深入淺出(第2/2頁)

“當然,但是我們自己卻要明白我們想要促進和引導發展的優勢產業和主導產業目標是什麽,這就需要在各方面政策上的適當傾斜,比如稅收和土地,比如配套園區建設等等,這些都不用我多說了。”

沙正陽見鄭國忠嘴角帶笑,也就懶得多說,“那我就再說說一些更具體一點兒的。”

“嗯,正陽,我洗耳恭聽。”鄭國忠知道這才是真正的戲肉來了。

“我注意到你們縣裏有幾家企業,一家是紅星鞋業,一家是凱龍運動器材廠,還有一家摩巖體育用品廠,以及那家攀登鞋業,……”沙正陽沉吟著道:“這幾家企業不知道國忠書記和曉偉了解麽?”

“我可能了解一些。”曲曉偉有些驚訝。

她沒想到沙正陽對這家企業居然如此感興趣,這幾家企業規模都不大。

紅星鞋業老板是本地人,但是在福建那邊打工認識了一個福建姑娘,後來二人結了婚,老板也得到了老嶽父的資助,覺得老家工資更低,各方面開支也小,就回來創業了。

攀登鞋業的情況有些類似,老板也是在廣東那邊打工,一直幹到管理層,後來攢了一筆錢就幹脆回來之後找親戚朋友湊了一些錢,幹了起來。

摩巖體育用品廠規模很小,產值不到一百萬,總資產大概也就在五十萬左右,主要是生產戶外用的帳篷、睡袋、登山包和登山手套等產品,老板是一個二十多歲的年輕人,是漢都體院的畢業生,畢業之後沒要工作,因為家裏有點兒海外關系,在海外的親戚給他出了點兒資金,他自己就搞起了這家莫言體育用品廠,雖然規模產值都不大,但是卻因為專業原因,在業界內小有名氣。

凱龍運動器材廠則是一個生產健身器材的廠家,規模一樣不大,這原來是縣裏一家集體企業,生產文體用品,最早是生產乒乓球拍和羽毛球拍,但是企業效益不佳,最終破產,然後縣裏將其轉賣之後,被在沿海地區打工多年的老板林書言買下,搞成了生產保齡球、高爾夫球、台球等小眾類球的生產廠家,主要是為台灣企業配套。

曲曉偉作了介紹之後,沙正陽點了點頭,其實他從資料上都已經看到了。

紅星鞋業和攀登鞋業都是以生產運動鞋為主,但實際上就是為沿海地區的鞋企做代工,當然也有一部分用上了自己的牌子主要在內陸地區銷售,甚至就幹脆不用牌子直接以進口水貨名義在農村市場中銷售,就這樣居然生意也不錯。

這個時代的這些企業都還沒有多少品牌意識,賺錢才是第一要務。

他們這種代工其實已經被沿海地區那些代工廠盤剝了一輪,但是憑借著內陸地區廉價的原料和薪資,即便是這樣被幾輪盤剝,依然有得賺,而且生產出來的部分產品不打品牌在內陸市場銷售,也能有賺頭,所以一樣活得很滋潤。

如果要想賺得更多,那就索性打點兒擦邊球,耐克變成耐格,阿迪達斯變成阿達迪斯,彪馬變成飄馬普馬,總而言之,沾點兒這些品牌的邊兒,在內陸農村鄉鎮裏一樣很好賣。

“國忠書記,這幾家企業其實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和沿海地區的同類或者關聯企業有很大關系,他們之所以進入東峽,一方面是因為他們和東峽有關系,比如老家是東峽的,另一方面就是東峽這邊的勞動力薪資價格低廉,原材料也相對便宜,這其實可能和內陸很多地方相似,他們可以在東峽落戶,那麽肯定也就會有與這些條件相似的企業在其他地方落戶,……”

鄭國忠和曲曉偉都深以為然,這些條件在其他地方都可以被復制和取代。

“那麽我們有沒有機會讓這幾家我們可以歸納為體育用品生產企業的這類產業在東峽變得更加繁榮,或者說東峽對於這類產業更具吸引力甚至難以被其他地方所代替呢?”沙正陽悠悠的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