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節 艱難選擇,沒得選擇(第2/2頁)

沙正陽自己現在都是拿不定主意,但實際上這也輪不到他來拿主意,他想到哪裏,或許組織部門會征求意見,但是卻不會作為依據,或者說這不是決定性因素,而在於組織需要站在更高角度來考慮問題,哪裏更需要,哪項工作更需要,沙正陽擺在哪個位置上能更有效的發揮作用,這才是關鍵。

沙正陽有一種感覺,鐘廣標想把自己留在長河集團的可能性比較小了。

對於省委省政府來說,長河集團目前在合並了省投資公司之後,班子更為健全,而鐘廣標和趙文軒的搭配也明顯更為合理和平衡,即便是袁增橋要走,魯同浩擔任常務副總的可能性也更大,因為大家都意識到銷售終端網絡的重要性越來越凸顯,這一點在中石油中石化成立之後已經旗幟鮮明的表現出來了。

現在中石油中石化都已經提出了下一步的工作重點,毫無例外都完全效仿了長河集團去年初的做法,出海戰略加銷售終端建設,這種模仿太明顯了。

當然對於中石油和中石化來說,他們本身相對健全的銷售終端體系要比長河集團強大得多,雖然長河集團利用這一年多時間瘋狂追趕,但是現在長河集團的成品油銷售終端仍然遠遜於中石油和中石化,尤其是中石化,現在長河集團也只是勉強在沿江經濟帶把架構搭起來了,但是無論是在數量上還是質量上都還無法和中石化和中石油比,哪怕在沿江各省都是如此,仍然需要持續不斷的投入來建設這一體系,才能保證日後長河集團不被拋下。

魯同浩在這一年多的時間裏用他的精彩表現贏得了包括鐘廣標和省裏邊領導的認可,即便是趙文軒也不得不承認魯同浩的工作相當出色,沒有一套強大完美的銷售終端網絡體系,未來長河集團的主業——長河石油就難以在整個國內面對中石化和中石油的競爭擠壓中生存下來。

這種情況下,魯同浩升任常務副總無論從哪個角度來說,都更合適一些,這一點連鐘廣標自己都要承認。

如果拋開留長河集團升任常務副總,繼續留在長河集團和到秦都,或者說是到秦都掛職,沙正陽也是樂意的,但是如果說可以到省發計委去工作,那麽後者無疑誘惑力更大。

在沙正陽看來,在哪個位置上在對別人來說也許很重要,但對於自己來說,卻未必。

道理很簡單,自己的年齡優勢太強了,強得其他人都無法比,所以對自己來說,反而是什麽位置,從事什麽工作更重要,更有價值和意義,而在發計委肯定更能讓自己很多想法得以實施。

自己副廳級這種級別,如果放在國家發計委,那麽不值一提,一個司局級的副職,你再是能博得領導的青眼,但是歸根結底你還得要通過你所在的司局一把手,然後再走國家發計委的分管領導進而到一把手那裏才能把一個事情落實下去,這裏邊程序太長,關節太多,真不好弄,起碼對自己這個新人來說是如此。

而到省裏這一級就不一樣了。

哪怕是當一個主任助理,那麽多少也會分配給自己一些分管的行業,在常務高官程頌對自己比較認可的情況下,自己就有很大的操作空間。

而且沙正陽也覺得在省這一級層面也更好操作一些,很多產業和項目,特別是涉及到新興戰略產業和關鍵核心產業這一塊,自己可以直接對接地市這一層級,可以直接和市這一層級能拍板的書記市長對話溝通。

也就是說,一旦雙方都認可感興趣,很多事情可以在馬上落實推進,效果能把立竿見影,更為直接,這也是沙正陽一直想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