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六節 鼓勵(第2/2頁)

在沙正陽看來,徐志剛的思路還是比較準確的,那就是確保自身產品的技術上的領先性。

雖然在掘進機系列產品上徐志剛有意放棄,那是因為掘進機這個產品在徐志剛看來漢都機械工業集團的技術儲備不足,風險難以控制。

雖然和漢大、清華有合作,但是這個研發投入是長期持續且巨大的,漢都機械工業集團的投入風險很大,有可能最終竹籃打水一場空。

而鑿巖台車不一樣,這個系列一直是公司的優勢產品,在全國市場上也是占據著第一位,在這方面的研發投入可以確保自身產品的技術優勢一直保持領先,所以在這一塊的研發投入上徐志剛是至始至終從未撂下,就是要確保在這一塊上的絕對領先,甚至要和國際先進水準看齊,這也是漢都機械工業集團賴以生存的根本。

漢都機械工業集團不是看不到掘進機的巨大市場前景,也不是沒有願望在這方面有所突破,關鍵還是底氣不足,各方面都欠缺,又趕上了這個時間節點上,所以就有些吃不住勁兒了。

但沙正陽知道只要挺過這一關,未來十多二十年,巨大的市場需求讓日德等國的TBM和盾構機在中國市場上吃得缽滿盆肥。

前世中國內的掘進機系列產品的研發則要七八年後才開始由中鐵重工和鐵建以及北方重工這些企業開始著手,而真正要出成果那都是十多年後的事情了。

可這十多年恰恰是中國高鐵、高速公路和地鐵建設狂飆突進的時期,高速公路就不用說了,二十年之後幾乎成了全國各省每一個縣份的基本配置,再想一想中國高鐵的從無到有再到世界第一,想一想中央為了限制各大城市的地鐵建設而不斷提高修建地鐵的經濟指標和財政指標門檻,即便是這樣仍然無法遏制各地建設的地鐵沖動,城市化的巨大需求迫使各地政府都要在解決交通瓶頸問題上做文章,這就帶來了巨大的市場。

無論是盾構機還是TBM的需求都相當大,如果能在這一塊上突破,這絕對對漢都來說是一個支撐得起一個值得扶持的戰略核心產業。

在沙正陽調研結束離開時,徐志剛按照沙正陽的要求提供了漢都機械工業集團的基本情況和技術優勢以及未來的發展規劃,雖然都是老一套,但是也能看出漢都機械工業集團的一些思路,沙正陽覺得還是有些價值。

這家企業近十年來一直持續在技術研發上投入巨大,為此也讓這家原來在漢都市也不過是一家相當普通的機械制造企業一步一步成長成為國內排行前十的工程機械企業,尤其是在鑿巖台車這一類產品上更是獨步全國。

這樣一家在某些方面有點兒像華為的企業如果都不能夠發展壯大起來,在沙正陽看來那太可惜了,只要予以適當的扶持,這個企業未來完全有機會成為卡特彼勒和小松這一類的國際知名的大型工程機械企業。

梁錦柏一直在注意觀察著這個只比自己大一歲的上司。

這幾天的調研他都非常仔細認真的琢磨對方這幾天行動的每一個細節,他覺得從這些細節中能夠發現對方的成功之處。

他注意到沙正陽對漢都機械工業集團十分重視,特別是提到了掘進機這個產品的研發,在這個話題上起碼耗費了兩個小時來和對方的總經理進行探討,為此還承諾要為對方解決問題以促進對方不能放棄這個項目的研發。

在梁錦柏看來,自己上司的行為已經超出了一般的做法,讓他頗感詫異。

作為發計委的領導一般說來你可以管宏觀,具體到一個行業就算是下線了,當然就某個特定項目或者企業,也說得過去,但沙正陽的具體細化程度就太細膩了。

梁錦柏也在思考這其中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