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八節 產業選擇(第2/2頁)

在這一點上,沙正陽態度是最堅決的,也是最不遺余力的。

“而如果擁有豐足的人才,那麽你在競爭上就會有一直居於優勢上風,而人才從何而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是最重要的培養地,哪怕我們漢都擁有中西部地區較為豐足的教育科研資源,但是仍然遠遠不夠,任何時候,只要有一絲機會,我們都應當不遺余力的去爭取能夠落戶到我們漢川的教育和科研資源,而且要不惜一切代價!”

沙正陽斬釘截鐵的語氣給康廣量很大的震動,他沒想到沙正陽居然在這一點上的態度如此鮮明而堅決,甚至超出了對任何產業的興趣,誰都知道教育和科研資源的重要性,但是提到這個高度,可以付出任何代價的高度,這就有點兒過猶不及的感覺了。

“正陽,你好像對教育科研的看重程度超乎尋常啊。”康廣量不置可否的點評了一句。

“主任,要讓一個地方具有長久的潛力,那麽最持久最有效的策略就是持續的在教育和科研,尤其是高等教育方面資源的投入。”沙正陽頓了一頓,“一個地方多一所類似於華西科大或者漢大這樣的大學,其影響力和輻射能力乃至對一個地區的社會經濟事業發展的推動力量遠遠勝於一個可能在GDP和稅收收入上帶來更大收益的大型企業。”

沙正陽在這一點上態度十分堅決,因為前世中來自各方面的報告都已經證明了這一點。

……

對涪崗和昭陽的考察花費了沙正陽三天時間,風格一樣,仍然是摸底調研,直入主題。

企業狀況,未來發展規劃,重點也是對企業在研發實力和技術突破方向以及技術潛力上作了一個較為細致的了解分析和評估。

沙正陽當然也不吝把自己前世中的一些記憶提煉出來予以指點,如何保持產業發展的活力,怎麽來做到技術優先和營銷至上達到完美和諧,這也是很多企業面臨的問題。

去不去宛州沙正陽一度猶豫了一下。

他不想被人視為這是衣錦還鄉,這樣顯得自己太小家子氣了,但考慮到宛州的電子產業發展前景,加上常務副市長明永昌專門打過兩次電話來,還專門來漢都和自己見了一面吃了一頓飯,沙正陽還真不好拒絕。

從內心來說,沙正陽還是想回一趟宛州的,雖然有馮士章、杜國建這類對自己不太感冒的人,也還有如陰朝鳳這種對自己極為不滿的角色,但是葉和泰、姚立波、明永昌這些人和自己的香火淵源情還是一直保持著,還有那麽多同事熟人和朋友,這麽矯情的其他地市去了不少,單單輪到曾經工作過的宛州卻不願意去了,說不過去。

所以思前想後,沙正陽還是決定去一趟。

但宛州的重點行業和關鍵核心產業要拿出點兒有分量的東西來,還真有點兒欠缺。

家電產業和食品產業現在是宛州的支柱產業,東峽的醫藥產業也勉強算得上,但是這些產業都稱不上關系國計民生的產業,那宛州有什麽值得一看的東西?

宛州現在就是一個消費性產業為主的城市,包括的它的制造業也是以消費產品為主,而且在技術上領先突破的並不多,像MPEG芯片,研發也並不在宛州,而在滬上的華海高科。

其他東西沙正陽早就看過了,甚至比很多人都更熟悉,新興戰略產業對宛州來說,又有哪些機會?

從漢都出發,在車上,沙正陽就一直在思考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