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一節 艱難的尋找(第2/2頁)

盧志堅走了,帶著滿腔的激情和期待走了,沙正陽估計對方今晚要徹夜難眠了。

這個年輕人不錯,在他看來比起汪亞光,少了幾分世故,多了幾分赤子之心,但兩個人都算是優秀人才,能夠幫一把讓他們能更快的成長起來,也是他所願意見到的,所以他把一些問題掐頭去尾,讓對方回去好好自己琢磨,自己不可能什麽都給他說透,那對他的成長反而不利。

梁錦柏進來收拾殘茶時,沙正陽示意對方入座。

和盧志堅的對方,沙正陽沒讓梁錦柏回避,他也有意讓梁錦柏多參與一些自己的事務,像這種不算是純粹私人事務,更多的還是工作上的探討,他覺得讓梁錦柏多了解,也有助於他可以從中獲益,成長更快。

“感覺怎麽樣?”沙正陽含笑問道。

“受益良多。”梁錦柏點點頭,“雖然之前也接觸了很多資料,但是只有到了這些地方,腳踏實地的看到了觸摸到了,聽到了,才知道現實有多麽的具體而殘酷,像寶嶺這樣的縣份,經濟怎麽拿上去,產業怎麽發展起來,我都有些絕望,嗯,和沙主任您那位師弟一樣,覺得找不到出路。”

“是要有一個過程,但是也並非漆黑一片,看不到光明。”沙正陽點點頭,“你覺得寶嶺這樣的縣份要改變窮困面貌,除開道路交通問題,或者說在解決了交通瓶頸的情況下,能在哪些方面具有投資點?”

梁錦柏知道這是上司在考較自己了,凝神思索片刻,斷然道:“旅遊產業現在不可取,交通瓶頸就算是主任您說的有機遇可以改善,那也是三五年之後的事情了,所以這一塊只能放在後邊兒,我個人認為唯一可取的就是食品產業,充分挖掘和利用這個地區的原生態和富硒這一其他地區難以和無法復制的優勢,也許只有這一點才能吸引到真正的投資者,甚至可以克服交通的這一巨大阻礙。”

“那其他勞動密集型產業呢?”沙正陽再問一句。

“很難。”梁錦柏毫不客氣的道:“無論是服裝、鞋帽箱包、電子裝配這類產業,交通這個問題不解決,運輸成本和地理位置會讓這裏毫無競爭優勢,所以不太可能。”

“也罷,看來我們明天和寶嶺縣裏的人對話可以更直接更具體了。”沙正陽同樣也是如此看的。

第二天一大早,接到了地區通知的寶嶺縣委縣政府主要領導蜂擁而至,這讓沙正陽很無奈倒是卻又只能接受這種熱情。

不得不說或許是窮怕了窮久了,太渴望來自外界因素介入來幫助寶嶺實現改變了,所以他們表現出來的熱情讓已經有心理準備的沙正陽都不得不感慨萬分。

書記縣長副書記常務副縣長,整個縣委縣府班子來了一大半,陪同著沙正陽調研。

一上午過去,能看的也就是縣城裏的幾家企業,規模不大,大多數都是一些很本地民生相關的企業,比如茶廠、風味食品廠,難得還有一家制藥廠,主要是利用當地中藥材生產兩味中成藥,但是沙正陽感覺效益並不好。

這說明縣裏邊並不是對自身的優劣勢毫無知曉,問題是怎麽來做大做強,一來缺乏渠道,二來更缺乏資本支持,三來也缺乏明確的路徑和信心。

在當下國有企業已然呈現出國退民進的趨勢下,縣裏既沒有熱情,實際上也沒有這份財力再在企業發展上做文章了,能維系縣裏幹部教師吃飯已經是非常困難了。

“熊專員,譚書記,喬縣長,我想今天上午就到這裏,縣裏的企業情況我其實心裏早有數,今天來看看,主要還是有個直觀感受。”沙正陽在略顯破舊的會議室裏坐下,開門見山,“下午幾位領導就不必陪我了,我打算去鄰近幾個鄉鎮實地看一看,縣裏如果能有一位領導作陪就可以了,其他不必了。”

巫陵地區專員熊向奎是專門來寶嶺作陪的,縣委書記譚開山、縣長喬志明也是全程作陪,但上午這一看意義不大,只是履行一個過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