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七節 不服和專治不服(第2/2頁)

“嘿嘿,表決心我們巴原市委市政府也會啊。”龔忠倫笑了笑,“那一線我也是跑過無數回了的,說實話,蒲池地區和巫陵地區的交通條件差是一回事,且自身資源弱勢也一樣是短板,如果蒲池和巫陵的山裏有煤有磷礦石,恐怕交通條件再差也一樣能發展起來,可是沒資源,交通條件再差,那麽你招商引資怎麽玩?靠本地的一些農副土特產加工,能搞出多大的名堂來?”

李銘又有些不高興了,“那巫陵和蒲池地區的經濟按照你的說法就搞不起來了,就必須要等到都宜高速建成了?”

“李書記,我這個是就是愛說實話,得罪人也就是這張嘴了。”龔忠倫趕緊軟下來,“蒲池和巫陵地區的GDP基數低,隨便搞兩個項目,或者在農業上使點兒招數,也能湊合著增長保持著全省平均水平,只不過要再快,的確就很難了。當然,今年都宜高速如果動工,建築業肯定能夠對兩個地區的經濟增長有所帶動。”

雖然不喜歡龔忠倫的態度,但是李銘也承認對方所說的話是切合實際的。

程頌在省委常委會上很有點兒意氣風發的模樣,似乎都宜高速項目一立項開建,就能給蒲池和巫陵地區整體經濟帶來實質性的顯著增長,他很看不慣,把問題想得太簡單就是這些上邊部委下來人的風格,眼高手低,也還投主要領導的好,這種風氣很不好。

李銘也說不清楚自己的情緒是不是有些嫉妒,但是他認為自己不是。

省委省政府對扶貧工作很重視,這一點李銘是認同的,但是李銘不認可省委省政府在都宜高速上投入太大的精力。

這不符合經濟發展規律,在巫陵和蒲池地區修建這條高速公路造價高,成本大,貸款利息高,未來建成收費要多少年才能收得回來成本?

漢川不是經濟大省,財政更談不上富余,有這筆資金放在其他方面來改善基礎設施建設和投資環境,效果可能要好得多,像都宜高速完全可以放到幾年後漢川財政狀況改善之後再來考慮嘛。

但是在兩位主要領導都表明了態度之後,李銘當然不會去反對,而且他也反對不了,沙正陽這個家夥竟然搞定了世界銀行和日本協力銀行的低息貸款,加上國家開發銀行貸款,這個項目已經無法阻擋,只不過他也沒想到沙正陽會更瘋狂,要求把都宜高速和其他全省各條高速項目都來進行打包捆綁,然後組建合股企業來進行運營。

這大大超出了想象,李銘都無法判斷這樣一種方式是否符合改革開放的模式,這種改法有沒有導致國有資產流失的嫌疑?

當然李銘也清楚,要質疑對方,肯定要拿出過硬的東西來,自己都看不清楚的東西,冒然去出頭,最終又有可能會落個上一次的結局。

想到上一次的結果,李銘就覺得臉發燒,雖然沒有人在自己面前提過這事兒,更多的人也把罪過推到了國家經濟大氣候的變化和龔忠倫、向文博等人的誤導上,但是李銘知道自己在這個問題上的確看走眼了,怪不得別人。

所以他很明智的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發表意見,而是保持了沉默。

如果說這樣一個大舉措能夠在中央層面獲得認同,那麽李銘也沒有話說,錯也好,對也好,中央點頭了,許可了,那麽就不存在問題,最終結果還要由時間來檢驗。

但他也不認為都宜高速就能夠給巫陵和蒲池兩地帶來多少實質性的變化,這一點上他認可龔忠倫的觀點。

所以他才會督促龔忠倫在巴原要把經濟工作拿上去,不要最後把蒲池和巫陵都拉不開距離,那就真的有點兒讓人說不過去了。

“好了,我不和你多說,巴原今年必須要沖到全省前五,這是最低要求,……”李銘沉吟了半晌才出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