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節 大潮湧動(1)(第2/2頁)

事業情懷似乎才是沙正陽追逐的東西,這是段庸銘在和宗文峰閑聊時談到的,而這也恰恰是段庸銘他們更認同、信任和欽佩沙正陽的原因,一個年輕人能有這樣的氣度格局,能有這樣的情懷節操,可以說他們算是真正見識了。

“你這段時間都在跑秦都?老朱那裏就那麽吸引你,給你開出了啥條件,曹忠誠都當選市長了,你沒戲了,還這麽大勁兒?”沙正陽一進門,茅向東就打趣對方道。

“茅書記,您可千萬別妄言啊,您可是領導,代表著省委態度。”沙正陽笑呵呵的道:“曹市長是個很有激情幹事兒認真踏實的人,和朱書記配合很默契,你也知道,秦都產業結構調整是省委省政府早就定下來的調,趁著目前煤價低迷這個氣候來轉型,有好處也有壞處,好處就是思想統一了,大家都意識到單靠煤炭產業風險太大,壞處就是秦都的財政狀況受到一定影響,很多政策實施就沒有那麽大力度了,……”

“早轉比晚轉好,這一點老朱也和我聊起過,現在苦一苦累一累,比日後被人指著脊梁骨罵好,老朱在這個問題上有思想準備,對了,中冶和漢海高科那個項目敲定了?”

茅向東對這個項目也還是有些心動的,初期投資就是一個多億,未來可能總投資要超10億,這可是1999年,10億級別投資在內陸地區哪兒找去?

就算是第三期投資不算,一二期投資也有四五個億,一樣讓人怦然心動,只不過茅向東也知道為此秦都市委市政府已經籌劃很久,為此還專門搞了一個光伏產業園來為此服務,從土地、水電和稅收優惠以及財政補貼都是誠意滿滿,甚至還要在山北那邊搞光伏發電的實驗基地,這種條件是漢都市拿不出來的。

漢都市不比其他城市,這樣搞,其他產業怎麽辦?所以茅向東也只能想一想而已了。

不過茅向東擱下了就要想科創園區的事情,他期望著科創園區能夠帶來一個比單純項目更為耀眼的未來。

“差不多了,只有一些具體細節還在磋商了,中冶方面的人都開始進入了,年後一上班就要正式動工開建,秦都市那邊很著急,希望能夠在10月份就能建成投產。”沙正陽笑了笑,“他們希望能盡早投產,也可以借此機會吸引更多的光伏組件生產企業進入這個光伏產業園,這可是一筆大生意。”

“一筆大生意?”茅向東沉吟了一下,“正陽,我對光伏產業不是很了解,但據我所知,目前國內這個產業貌似並不太景氣,市場需求幾乎是空白,多晶矽生產多半是以十噸級別來計,國外市場主要是歐洲,但對技術要求比較高,我們國內企業好像還沒有真正打入國際市場吧?你覺得發展前景很大?”

茅向東的懷疑不無道理。

目前國內光伏發電市場幾乎沒有,國際市場倒是有,問題是你技術達不到,無論是光伏組件生產企業還是多晶矽原料,都處於一個最原始的萌芽階段,秦都在這方面基礎一無所有,憑空要搞這個,光憑著一腔熱情和地方財政補貼支持,就能搞得起來?

但沙正陽卻知道這不過是光伏產業第一輪爆發的前夜罷了,且不說段庸銘早已經在按照沙正陽的建議在德國、法國、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這些國家開始物設技術人才,就算是沒有這一波,像施正榮、瞿曉華這些人才還不是一樣要趕上這個契機一躍而出,成為其中的逐浪者?

中國人中真的不缺人才,無論是國內還是國外留學生,無論是哪個領域,最優秀的人才群體絕對少不了華人身影,而且絕對占據著相當大的比例,在這一點上,中國人天生的智慧基因就有這個自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