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二節 宛州故事(第2/2頁)

說來說去,就是沒有趕上形勢,思想不夠開放,真正等你醒悟過來想要追趕的時候,早就過了那個村了,上面的中州,下邊的武漢、長沙,東面的合肥、南昌,西面的漢都、成都、嘉州,你比一比,能和誰杠?

千帆競逐的時代,你沒趕上,也就意味著你就永遠的失去了機會,特別是內陸地區,本身就比沿海地區晚了一個身位,如果你的思想觀念和眼光視野還不能領先一步,那你就真的只有一輩子四五線城市的命了。

沙正陽最引以為傲的就是這一世宛州已經和前世的情形相比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首先是林春鳴掌舵時代打下了良好的基礎,雖然說林春鳴擔任市委書記時間不長,在產業的培育和調整上也做了一些努力,但是畢竟時間太短了一些,真正效果顯現出來都是他走了一兩年後才開始的,可以說馮士章很大程度是享受到了林春鳴的余蔭。

林春鳴在宛州留下的最寶貴的財富不是引入了多少項目,而是在風氣上徹底打破了宛州原來那種固步自封按部就班的思維,小富即安過小日子的心態被席卷一空,也湧現出了一大批開始嶄露頭角的年輕幹部,也包括一大批外來的企業也同樣給保守的宛州市帶來了巨大的沖擊和改變。

應該說沙正陽對馮士章雖然有一些看法,但是他還是覺得馮士章在宛州市委書記位置上幹得算是不錯,蕭規曹隨這一招在他身上用的淋漓盡致,這使得宛州市這兩年間的經濟基本上延續了林春鳴時代的快速發展。

這一點甚至可以從他選了夏侯通這樣的幹不來當真陽縣高官就可以看出來,就是要力圖確保原來的格局不大變。

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這種模式效果還是不錯的,沒有那種大開大合的求新圖變,但是前期的基礎打得很好,那麽這種模式正好將優勢發揮到極致,所以招商引資成績出來了,原來的一些措施見效了,宛州經濟也發展起來了。

正是因為如此,哪怕涪崗憑借著雄厚的經濟發展速度也不慢,但是仍然無法趕上宛州,甚至總量差距還在拉大。

但這裏邊也存在一個問題那就是,老本,或者說繼續按照舊有格局下去,這種動能就會漸漸消失。

你找不到本地區新的突破點,找不到新的增長點,那麽原來的從超高速變成高速,然後就可能會滑落到和全省平均增速差不多的中速。

或許看起來你的經濟總量增長量還不錯,但是那是建立在你全省第二的經濟總量基礎上的,一旦涪崗和昭陽經濟發力攆上來,那本來不算太大的差距也許就會很快被抹平了。

之所以對宛州的情況這麽熟悉,是因為基本上每個月,總會有人打來電話,或者在漢都見過面吃頓飯,要聊起宛州現在的情況和變化,從經濟到人事,總而言之,對沙正陽來說,給他的感覺,就好像他還在宛州市委辦或者在宛州發計委當主任一樣,很多第一手的東西他了解的熟悉度並不比很多宛州幹部差,甚至時效性都不弱。

貝一河累病了不是信口托辭,是姚莉說的。

據說還住了幾天院,胃出血,去照了一個胃鏡,之前沒照胃鏡之前,裕城縣醫院的醫生有些緊張,因為貝一河已經擔任代縣長,馬上要選縣長,所以這個身體原因很重要。

這就讓貝一河和費璐兩口子乃至組織都很重視,萬一是個那啥的,那不就麻煩了?各方面恐怕都要考慮。

但貝一河兩口子都顯然沒告訴貝婧蕾,好在胃鏡照下來,就是胃潰瘍,糜爛,住了一個星期醫院,出院了,醫生叮囑,胃病主要靠養。

問題是貝一河當了縣長,這個病能養得成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