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節 指點江山(第2/2頁)

“縣財政不足,那麽市財政是不是也可以考慮在這方面予以支持?我要提醒一下大家,財政資金如何用,預算上要更多的考慮這一塊,不要只是一味盯著基礎設施建設或者給幹部職工漲工資獎金,這些資金該用到刀刃上,而一個產業如果能夠抓住時機做起來,形成真正具有競爭力的支柱產業,未來給你這個地方財政帶來的穩定稅收你自己可以算一算這個帳,……”

杜國建和穆天然都在認真的琢磨著沙正陽似乎是信手拈來的建議。

香城本來是宛州的百萬人口大縣,也是農業大縣,在鄭國忠擔任縣委書記期間家具制造業得到了長足的發展,迅速成為縣裏的支柱產業。

現在縣裏擁有大大小小的家具生產企業多達五十多家,讓他相關的木材加工企業和油漆化工企業還有十多家,98年這個相關產業產值達到45億,成為名副其實的第第一支柱產業。

但從97年開始這個產業的發展也進入了一個瓶頸期,一些企業已經關門歇業,還有的經營不善欠下供貨商一屁股債務幹脆跑路,這也成為了香城縣委縣政府的一大心病,如何來破解這個瓶頸難題,縣裏邊也在思考。

沙正陽的這個建議倒不是說就能一下子解決問題,但是起碼像一把鑰匙。

對縣裏來說,家具制造業能提档升級是一方面,但向外衍生擴散到門窗制造、門鎖制造和板材制造這一類行業無疑是一個新路子,起碼可以鼓勵一些具備條件的企業嘗試一下。

或許有些企業本身就有這方面的想法,但是限於資金和政策上的限制而不敢貿然行動,但現在縣裏如果能夠在各方面予以鼓勵支持,那麽也許就能闖出一條路子來。

“說了那麽多,我來說山都和裕城。”一番指點江山之後,沙正陽收回話題,直入正題。

“山都和裕城的優勢和劣勢在哪裏,可以在哪些產業培育和發展有所作為?嗯,山都地處宛陽西南,從距離上來說,是宛州距離漢都和嘉州最近的縣份,如果有地圖就可以發現,它正好處於宛州、嘉州和漢都的三角交匯處,這個位置說好也好,說不好也不好,好處是如果有足夠的產業實力,可以承受三市尤其是漢都和嘉州的經濟輻射,不好的一面是距離哪邊都比較遠,……”

“裕城的情況和山都略有不同,但也有相似一面,距離主城區有一定距離,處在中宛高速的交通節點上,目前據我所知豫省方面正在極力推動這條高速公路的建設,預計可能會在年底立項,這也意味著裕城可能會在未來幾年裏實現交通瓶頸的突破,……”

“從基礎設施上來說,裕城和山都的縣城規模相對較大,縣城人口和城市化進程在宛州的縣域中算是比較快的,但在產業培育上卻沒有能支撐起工業化的一極,成為了跛腳,……”

“……,在此之前,我先介紹一下前期省政府常務會議的一個精神,這也是要落實省委六屆八次全會精神的一個會議,提出了要將發展壯大電子產業作為我省從農業大省向工業大省邁進的一個關鍵工作來推動,尤其是要努力把通訊設備和電腦制造這一類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作為近期工作的重中之重,為此要求各地市要根據各地實際情況,積極做好相關的產業發展的前期準備工作,……”

沙正陽頓了一頓,然後目光橫掃了一圈,“我在這裏解釋一句,通訊設備和電腦制造並非像我們很多人想象的那麽都是高精尖,實際上在組裝和相當多的零部件生產都是以勞動密集型為主的產業,我也要在提醒一句,在這方面漢都已經開始發力並走到了前列,我希望我們宛州應該要抓住這個戰略契機趕上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