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一節 創業史(第2/2頁)

沙正陽提出建議。

其實那兩幢廠房改建出來的可以考慮設置為孵化園,也就是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模式或者找到了發展方向,又或者是具備了一定規模的企業,就可以進入孵化園中來進行更為周到完善的孵化服務,這樣有助於從這一批已經在初期最殘酷競爭中活出來的企業得到更充分養分支持。

季國力和其他幾個人眼睛都是一亮,這個建議其實就是對蜂擁而入的企業進行了一個篩選分類,而已經具備發展前景並獲得了認可的企業就可以進入孵化園區內作有別於其他初創企業的孵化發展了,甚至他們在進入孵化園區之後可以才人才招募上獲得更好的支持,資本也會更垂青於這一批已經獲得了初期成功的企業。

“沙市長,您提的這個意見很好,我覺得可以,那兩棟廠房雖然只有一層,但是如果改造好,我們想容納十來家具備一定規模的企業還是完全能夠滿足的,另外周圍還有好幾幢條件相若的廠房,如果這種孵化模式獲得成功,我們可以進一步推進其他廠房的改造來滿足需求。”

季國力思考了一下,這才道:“而且科創大廈騰出更多的空間來容納,另外也能通過這種方式來給這些初創企業一些鞭策,讓他們不能因為我們高新區和科創園區為他們提供了全方位的保障就可以高枕無憂了,他們不是來混飯吃的,而是來創業的,如果找不到屬於自己的路徑和模式,那麽遲早也要被淘汰,混飯吃是沒有前途的,甚至可能連自己的員工都留不住,……”

“國力,這也算是一個目的吧。”沙正陽認同,“初創企業的確很艱難,所以我們會給他們必要的各種保障,讓他們可以在創業初期沒有任何顧慮,但是企業要做強做大,要找到屬於自己的發展模式和路徑,單靠園區的這些基本保障是毫無意義的,我相信這些創業者也能明白這一點,這種方式既是激勵也是鞭策,讓他們更直觀的感受,商業社會本來就是一個優勝劣汰的過程,他們必須要接受這個現實,哪怕遭遇了失敗,我相信對他們來說也會有很大收獲,也能為他們下一次創業提供有益的經驗。”

敲定了這個方案,會議室裏的氣氛輕松了不少。

高新區現在的規模不大,無論是管委會人員還是整個占地用地,比起經開區那邊來要差得遠,但是誰都知道高新區現在的勢頭正旺,甚至不少經開區的幹部也希望調到高新區這邊來。

而高新區目前也正在向市委市政府打報告,希望提前啟動原來《漢都市委市政府關於高新區遠景規劃建設綱要(2000——2005)》,也就是要將部分確定要劃入高新區的原錦城區和飲馬區幾個村社提前納入高新區來進行規劃建設。

因為科創園區的發展勢頭大大超出了之前高新區和漢都市委市政府的設想,而下一步如果要啟動更大規模的高新產業招商引資項目進入的話,那麽就勢必要突破高新區現有的規劃範圍。

“沙市長,綱要是市委市政府早已經敲定了的,市人大也早已經討論過了會的,也就是一個時間問題,按照綱要是從2000年底才開始啟動這個規劃建設,但是目前的形勢不允許我們在拖下去,否則就會嚴重影響到我們高新區下一步的招商引資和發展,現在我們一些項目都不敢深談就是因為這個原因,我們也再也拖不下去了,我向胤伯市長匯報過,另外前段時間金科書記來調研工作時我也向他做過匯報,他說會盡快向市委做匯報,但一直都還沒有音訊。”

這也是一個大問題。

發展勢頭太猛也是問題,因為超出了發展規劃,那麽如何來解決這個問題,因為涉及到土地調整規劃,還需要向市裏和省裏匯報協調,這些程序也很復雜繁瑣,與沿海地區在處理這些細節問題上,漢都的效率明顯要低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