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節 分進合擊(第2/2頁)

“你不是很有想法麽?為什麽不能把這些想法大大方方的說出來,供大家探討呢?”程頌笑了笑。

“啊?”沙正陽立即明白過來了,“來得及麽?”

“嗯,來不來得及也要表明態度嘛,如果能引起爭議那最好啊,也能讓中央聽到我們這些西部地區的一些心聲嘛。”程頌笑得更開心。

“省長,您可是變了,你原來可不是這樣的。”沙正陽連連搖歐,“您這是讓我去當出頭鳥啊,這要變成眾矢之的啊。”

“你想那麽多幹什麽?只要在漢川能得到大家的歡迎就行了。”程頌似笑非笑,“等你能出省的時候,都水過三秋了,人都是健忘的,誰還記得你幾年前發過什麽聲,寫過什麽文章?”

沙正陽汗顏,“高官,您這是擡舉我了,我沒那麽大能耐。”

“好了,意思你都明白了,抓緊時間,兩位領導也許就需要你這一類的助力行動呢。”程頌坦然道:“為了漢川汽車產業發展,我們都要發揮我們的作用,明天我也要去燕京,回發計委去找一下老領導們,總得要讓他們理解一下我們這些西部省市的心聲和苦衷嘛。”

半個月後,《光明日報》刊載了一篇署名正陽的文章,《加入WTO之下我國汽車產業面臨新形勢下的一些思考》,在11月的《半月談》上也刊登了另外一篇文章《二十一世紀世界汽車產業和市場的展望》。

……

和程頌的見面在沙正陽看來不過是一個額外的舉手之勞,幫著呐喊兩聲,通過新聞媒體來助威,效果如果,不好說。

沙正陽當然清楚兩篇文章的作用不可能有多大,頂多就是一個搖旗呐喊的作用,而關鍵還是要中央在這方面的觀點有改變才行。

單單是從汽車產業的發展角度來探討,力度顯然還有所不足,沙正陽自己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如果能夠從其他更高更廣層面來觸及,那麽可能效果會更好。

所以12月10日他又在《經濟日報》上發表了一篇文章,《只有教育幫扶和產業發展才能解決東西部地區發展的不平衡》,文章針對西部地區從改革開放以來的發展情況做了一些數據分析,並重點探討了西部地區在教育資源和產業結構上的不平衡,最後在如何解決這兩點問題上提出了自己的一些見解看法。

不是沙正陽和這些報刊媒體的關系有多麽密切,一方面是因為沙正陽的很多觀點在這個時代的確新穎獨到,另一方面也是有漢川省委省政府的一些資源支持,才能如此迅捷的發布在報刊雜志上,目的就是一個,通過不同渠道不同層面來闡釋自家的觀點心聲。

根據相關渠道反饋回來的消息,《經濟日報》上那篇文章的確引起了不小的反響,特別是引發了西部地區的共鳴。

改革開放二十年了,西部地區的發展雖然也很快,但是和東部地區的迅猛發展相比較,差距仍然在拉大,大量勞動力和人才孔雀東南飛的現象十分突出,這對西部地區的發展帶來很大影響。

那麽這種情況下,西部地區該如何來謀劃自己的發展之路?中央應當在哪些方面來支持西部地區的發展?

中央的西部大開發戰略呼之欲出,沙正陽的這篇文章無疑就是一個引子,也正是沙正陽的這些觀點符合了中央的意圖,甚至起到了幫中央西部大開發戰略先行探路的一個輿論引導,所以才能如此迅速的發表出來。

在這篇文章中,沙正陽不僅僅是談到了產業發展的問題,更著重談到了教育資源的欠缺使得西部地區從一開始就處於不利局面,現在中央已經意識到了,陸續會有一些措施出來。

那麽要解決這個問題,文章也談到中央下一步要綜合平衡考慮,主動將首都和東部地區的一些高校教育資源適當向西部地區進行對接扶持,幫助西部地區在高等教育的發展上獲得進一步提升。

這篇文章也同樣引起了很大的共鳴,之後的一段時間裏,類似的文章也都有在各個媒體上出現,成了一個熱點問題。

但是在這個問題上沙正陽不但首開紀錄,而且分析深度和廣度都要比其他不少文章強,所以這篇文章引起的關注度也無疑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