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五十一節 宛州的路(第2/2頁)

“莉姐,你們山都這麽搞?”沙正陽都忍不住皺起眉頭。

“不這麽搞,怎麽能吸引到外來投資?人家又怎麽肯盡心盡力的去幹事情?”姚莉嘆了一口氣。

這個方案是在年前就提了出來,但是還有爭議,不夠姚莉是傾向於支持這樣一個方案的。

山都太普通了,就是宛州市內和山都條件相若的縣份都有幾個,比如香城、裕城,人口相若,地理位置甚至比山都更好,同樣的條件下,你怎麽在競爭中勝出?這兩年姚莉也深刻意識到和前幾年林春鳴在時情況不太一樣,馮士章接任書記時還覺得似乎能維持,但是在馮士章要走的當年,頹勢其實就已經開始顯現出來了。

雖然看起來東峽和真陽依然耀眼,經開區也還是勢頭正旺,但是宛州是一個千萬人口的地區啊,比漢都都還要多一百萬人口,而城市化程度更低,產業差距更是不可以道裏計,就這麽兩三個區縣如何帶動得了整個宛州市的發展?

現在的兩位主要領導在很多工作上觀點也很不一致,而且矛盾似乎還有越來越突出的跡象。

穆天然對於現狀很不滿意,一直希望要在縣域經濟發展上打開局面,而杜國建則把主要精力放在了城市建設發展上,希望用主城區的發展來帶動城市經濟的起飛。

應該說二人的觀點也並不沖突,各有利弊。

杜國建注意到了宛州的特點,那就是區縣太多,農業人口基數大,區縣工業經濟薄弱,如果要分攤精力來發展縣域經濟,恐怕最終結果是一個也做不好,不如集中精力放在宛陽、龍陵以及經開區身上,同時繼續抓好已經發展起來的東峽和真陽,其他縣份就只能說“自食其力”了。

穆天然卻不認同杜國建的觀點,在他看來,東峽和真陽既然都能夠發展起來,那麽像香城、大野這一類縣份就沒有理由發展不起來。

如果放棄這七八個縣份,也就相當於將六七百萬口人口放任自流,那麽這幾百萬人口的收入如何增加?

農村剩余勞動力就業如何解決?難道宛州真的要變成一個不折不扣的勞動力輸出大市麽?

穆天然的觀點很有道理,但是卻無法反駁杜國建提出來的資源有限,必須要有所取舍的這個觀點。

可以說除了東峽狀況還算不錯外,真陽和經開區的發展這一兩年似乎也遇到了瓶頸,增速放緩,雖說仍然高於其他區縣,但是卻已經不復有前幾年時的那種爆發力十足的情形了。

沙正陽雖然現在主要精力放在了漢都工作上,但是對宛州,他卻是從來沒有徹底丟下,總會通過一些渠道來了解其發展變化狀況。

那是他今世真正得到鍛煉和磨礪的地方,也結下了很深厚的情誼,如眼前這幾位,都和自己在工作中並肩戰鬥共謀發展,他也丟不下。

宛州面臨的困境其實在很多條件一般的地市都普遍存在,或許地理位置和人口就是他們最大優勢,但如何來將優勢充分發揮出來,又還要將自身短板補齊,真正做到成為一個最適合投資發展所在,還需要很多方面來開展工作。

其實沙正陽一直認為宛州如果抓住時機,是完全可以打造出一個具有相當實力的工業基地的,像電子、醫藥、食品這幾類已經具備相當氣象格局,如果再能培育出一兩門有實力的產業,不敢說和漢都爭鋒,但是完全可以把昭陽、涪崗甩開,畢竟人口千萬擺在這裏。

雖然說無法和漢都這邊的條件相比,但是隨著漢宛高速建設緊鑼密鼓推進,中宛高速高速已經全面動工開建,嘉宛高速和武宛高速都已經提上了議事日程,可以說宛州北通中原,東入江淮,南下鄂楚的交通區位優勢應該越發突出。

這等情況下,宛州沒有理由發展不起來,也沒有理由不力壓涪崗和昭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