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一節 如魚得水,遊刃有余(第2/2頁)

“是,茅書記到漢都之後基本上延續了原來的格局,只是在高新區和經開區做了調整,當然飲馬和驛城是因為伍市長和包市長的升任才進行了調整,其他基本保持了現狀,只有部分班子成員進行了微調。”沙正陽解釋道。

“但茅書記和其他常委們都還是意識到現在我們漢都部分市直機關和區縣班子已經越來越不適應形勢的發展,不能適應工作的需要,加上前期的一些事情,所以茅書記和市委才決定要盡快完成這一輪調整,力爭在今年把格局定下來,明年就要全力以赴抓工作,把我們漢都各項工作成績拿上去。”

許相卿微微點頭。

茅向東之前也和他交換過意見,談到了漢都市下轄的幾個區縣情況。

從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中期,漢都市幾個原本是一直全省前十的經濟強縣,前幾年開始慢慢下滑,這兩年也沒有什麽起色。

雖然從表面上看起來,這幾個區縣的經濟總量依然保持著不小的數據,但是與其他地市的經濟強縣(區)差距卻在逐漸縮小。

特別是像涪崗、昭陽、宛州的幾個經濟強縣(區)已經擠入了全省經濟十強縣,而像西都、碑堰、金江這些十年前穩居全省前十的經濟強縣竟然都滑落到了十名開外,取而代之的是像昭陽的廣陽、漢亭,涪崗的雲崗、涪溪,宛州的東峽、真陽這些區縣,甚至連通河的通塘區都闖入了前十。

當然像金江、西都、碑堰這些區縣都還是在全省十多名徘徊,像驛城、銀台、也都是十五名之內,論市一級的經濟總量,其他地市仍然無法和漢都相提並論,可漢都市肯定不滿足於現在的這種狀態,想一想1996年嘉州剛直轄那一年,漢都市的經濟總量是占到了全省的三分之一強,接近五分之二,但現在呢?

“嗯,我也注意到了,你們要調整的主要集中在金江、西都、碑堰,金江和西都是兩個主要領導都要調整,碑堰也要調整縣委書記,加上漢棠和華陽的區縣長,這個動作力度不可謂不大啊,還有市發計委、市交通局、市財政局主要領導都要易人,你們茅書記和呂市長這一次是真的下了大決心啊。”

許相卿和煦的笑容讓沙正陽也比較放松,他誠摯的道:“許部長,沒辦法啊,省委今年給市委提了那麽高的要求,向東書記壓力很大,幾次開專題常委會研究我們漢都市的發展問題,縣域經濟發展是重中之重,而且您也清楚,按照我們漢都市的城市發展規劃,金江、華陽、西都都是要納入城市主城區建設規劃的,也就是說未來三五年間,這幾個縣都是要面臨撤縣建區的,沒有強壯的縣域經濟支撐,怎麽撤縣建區?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如何步調一致?”

“唔,我理解。”許相卿言簡意賅,“我也相信你們漢都市委對此有一個周全細致的考量,不過這麽大範圍的調整,我需要向遠望書記和建紅書記匯報一下,你也清楚你們漢都市現在地位敏感,就像你剛才說的,省裏主要領導都盯著在,不敢馬虎大意啊。”

“那是自然,我也向許部長介紹一下我們相關人選的一些情況,包括我們市委在研究人選問題上的一些指導方向。”沙正陽頓了一頓,“因為這一輪人選調整幅度太大,不少主要領導的調整也都是從其他主要領導崗位上輪換過來,所以需要補缺和易崗的未必會一次性到位,所以我先在這裏給許部長報告一下,下一輪可能還會涉及不少,但只要是為這一輪調整之後的補缺崗位了。”

許相卿笑了起來,伸手指指了指沙正陽,“正陽,你很謹慎啊,這很好,嗯,涉及到人事問題呢,慎重一些沒壞處,我也明白你們市委的難處,放心吧,咱們心都往一處想,力往一處使,部裏邊堅決支持你們的工作,也請你轉告向東書記和宗平市長,我和省委組織部態度很鮮明,不會拖你們後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