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節 切入(第2/2頁)

這都是應有之意,一個外來的市長要想盡快了解情況,肯定要從各個方面著手,而最緊迫的就是經濟發展問題,中州目前的狀況如何來破局,就是要從產業上來尋求突破,沙正陽自然也就要在這些方面來琢磨門道。

之前蔣勝寬也對沙正陽做過一個了解,知道這一位在搞經濟上很有一套,漢都市高新區和經開區的爆發式增長已經成為內陸地區的標杆,很多地市都在對標漢都,也在尋找適合自身發展的路徑。

可以說,從某種意義上來說,大家雖然對市長從外地調來有些抵觸情緒,但是在知曉了沙正陽在漢都的表現之後,大家又有一種莫名的期待,如楊天誠所想的那樣,能不能在中州也復制這種情況呢?

中州和漢都的確有差距,但是並不代表中州人沒有追求,追求美好,追求富足,追求繁榮是每座城市,每個城市人理所當然的願望,誰不希望自己家鄉故土更繁華美好?當然更好的是這份繁華美好要和自己息息相關。

作為中州的幹部們就更看重這一點了,這既與自己生活息息相關,又和自己榮辱與共。

走到外邊去了,無論是公務還是私人交際,說一句哪裏人,如果能夠理直氣壯說一句中州人,人家都要說,哇,你們中州這幾年發展好快啊,變化多大啊,收入多高啊,好想去看看啊,等等,是不是要比人家一臉鄙屑表情的來一句,哦,中州啊,然後意味深長的不說話了心裏舒坦值要高百倍?

這種對比反差,恐怕足以讓人一輩子難以忘懷吧?

關鍵在於這一位在漢都這兩年還真的有點兒這種神筆馬良的既視感,手一揮,漢都高新區和經開區的變化發展還真的就有那麽大,光是漢汽豐田和漢海半導體這兩大塊以及附屬產業鏈帶來的投資恐怕都是要數百億計來計,這對於2002年的中州來說簡直就是一種不敢想象的奢望。

所以楊天誠才會發出如果能夠把漢海半導體拉到中州來,他敢拍胸脯讓做到這一步的幹部提及得到提拔,哪怕這不符合組織原則,他也敢打這個包票,這就是為中州市立下了大功。

想想能帶來的稅收和就業乃至消費以及出口創匯,你就無法坐得住。

聽著沙正陽慢條斯理的說著他希望盡快拿到的相關資料數據,蔣勝寬開始還很淡定,但是後來就逐漸開始嚴肅起來了。

沙正陽要求的很細致,比如像主導產業要細分出來,然後羅列出每個行業中的規模前十名,和發展速度最快的前十名,甚至還要這兩類前十名企業中技術人員所占比例和連續三年的技術研發(技術改造)投入具體數據和增長率,企業負債率,光是這一塊,蔣勝寬都覺得頭皮發麻。

沒有哪個統計部門會弄得這麽細,這幾乎就是要做一番調研的基礎數據了,而且比一般的調研都要細得多。

再比如在中州的出了四大行之外的其他股份制銀行和外資銀行數量和網點,以及他們的存貸款狀況,近三年的發展狀況,以及目前已經在其他省份有開設分行和網點但尚未在平原和中州落戶的股份制和外資銀行未來三年有無在中州發展的意願,原因和存在困難是什麽,這又是一道需要花心思的題。

蔣勝寬覺得恐怕未來幾年市政府政研室是有得忙乎了,都覺得那裏是個清閑單位,現在這位沙市長來了,恐怕就養不了閑人,甚至可能要變成忙得飛起的熱門單位了。

沙正陽當然不是信口提問,之前就已經考慮過很多了。

親自調研是必要的,需要實際接觸才能真正感受到一地的真實狀況,但他不可能調研得那麽細,所以依托市委辦和政研室獲取近期的各類自己側重的相關資料也是必須的。

只不過自己需要的東西可能和一般那種泛泛而談的統計數據和匯報材料不一樣,而是要從中找到一些突破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