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六節 碰撞(第2/2頁)

“天誠書記,省裏的顧慮也有道理,但是問題是我們中州市要搞這個新區總得要有個目標吧?定低了肯定不妥,但是如果直接定位國家新區,似乎又有些托大,招人嫉恨了。”

沙正陽也明白這裏邊的彎彎繞兒,你中州一個中不溜兒的非副省級省會城市,全國比你強的同等城市多了去,你何德何能就要比著浦東去了?

“那我們是不是可以考慮不要在具體方案上明確,宣傳上也不要官方落人口實,但我們內部自我激勵時,是不是可以說我們要對標國家新區,爭創國家新區?具體時間我覺得倒是小事,爭創嘛,也沒說就一定要辦成,適當壓緊一點,這份壓力才能轉化為動力,我覺得我們中州市幹部群眾質樸而堅韌,抗壓能力強恰恰是我們的特點,越是壓力大,我們越能爆發出我們的能量,……”

楊天誠思考了一下,微微點頭,“這樣做更穩妥一些,說內心話,我倒真的是希望我們能把目標寫入正式規劃中,但是我們都知道國家新區難度有多大,我也有一些渠道了解了一下,據說中央對此極為謹慎,除了浦東新區那是國家戰略,水到渠成外,天津的濱海新區已經好幾年了,直轄市啊,就這樣都還如此艱難,所以你可以想象得到我們要提出合格目標,會引來多少風言風語?”

“風言風語我們也不怕,關鍵是如果目標定下,分階段推進,我們做不到,對幹部群眾士氣的挫傷,為政府公信力的損害,這些都要考慮進來。”

楊天誠的確很有雄心抱負,但是殘酷的現實和作為市委書記的特殊身份,又使得他不得不冷靜思考。

“天誠書記,新區的問題我個人認為還是要多方評估一下,不要輕易定型,也要預留一些余地,未來發展很快,我們現在確定的東西或許三五年之後就要考慮調整了。”

沙正陽一時間也不好過多的介入這一塊,組長是楊天誠,而副組長兼辦公室主任是薛一行,除非楊天誠真的打算將這一塊交給自己,否則他不會在具體方略上過多的談不同意見。

楊天誠現在看起來對自己很看重,但如果自己不能在未來一段時間拿出實打實的成績來證明自己和征服他們,像中原新區這樣已經不僅僅是經濟目標而是政治目標的東西,楊天誠絕不會輕易假手他人。

淮南為橘淮北為枳的情況比比皆是,有些人趕上時機一鳴驚人,但是後邊兒就顯得很平庸,楊天誠也不是沒見過這種例子。

除非自己能夠在較短時間內交出一份讓楊天誠本人都難以拒絕的答卷來。

當然,在嘴上提一些建議和意見沒有問題。

薛一行第一次發現自己居然在一個人面前顯得有些笨嘴笨舌,施展不開,沙正陽雖然對中原新區的具體情況不太熟悉,但是憑借著他在漢都市工作期間對湖溪新區的籌劃了解,他對中原新區未來的構想也還是有一些考慮的,只不過現在還不是拿出來的時候。

這份沉甸甸的壓力一直到沙正陽離開,薛一行也沒有能丟掉。

薛一行知道自己有些著相了,對沙正陽甚至產生了一種說不出嫉妒感,而現實是人家是市長,自己也需要和對方認真對接,避免無意的紛爭。

一直到沙正陽離開,留下來的薛一行都還沉浸在剛才第一見面之後自己所承擔的這份壓力之境下。

人的名樹的影,不服不行,擺在世人面前的漢都奇跡,很大程度就是此人的手筆,而這一次他對中原新區的評價也讓人不得不三思。

哪怕薛一行內心很不服氣,但是楊天誠卻毫無疑問被對方給打動了,而自己還不能過於表露行跡,否則在楊天誠那裏留下一個不好印象,那才是真的糟糕了。

好在對方也留有余地,所以薛一行還要考慮如何來扳回這一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