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節 攜手(第2/2頁)

2002年下半年開始這些項目陸續建成投產,這也成為漢都市2002年超越成都和杭州闖入全國城市GDP十強的關鍵因素。

“過分不過分,要等到我們去接觸之後才知道。”沙正陽搖頭,他可以表態會有收獲,但是具體到什麽程度,還要看下一階段工作。

雷仕群點頭,“行,那下一步我們就要全力以赴在這上邊了,我感覺你還是很有把握的,能具體說一說有明確目標麽?”

“有一些,比如比亞迪。”沙正陽沒有藏著掖著,沒有必要,“比亞迪在深圳是做電池的,規模不小,但是近期正在大舉進入電子代工領域,和富士康正在進行激烈爭奪,嗯,據我所知他們正在從富士康大手筆挖角,力圖進入這一領域,我原來在漢都時就和他們接觸過,但那時候主要精力還是放在富士康身上,現在我們就可以光明正大的拉比亞迪了。”

雷仕群大為心動,“那如果得手,投資規模會有多大?”

明知道這個時候問這些不太合適,也顯得有些過了,但雷仕群還是有些忍不住了。

“估計5到10個億的投資級別吧,還是要談了才知道,他們似乎更傾向於就在深圳本地,但和富士康的對抗,給他們壓力也不小,薪資水平是成本競爭的一大要素,這一點上我們中州有優勢。”沙正陽略微有所保留。

雷仕群滿意的離開了。

沙正陽也很滿意。

到中州不比在漢都,單打獨鬥玩不轉,必須要找到或者說培養出一批在工作上志同道合的人,才能在最短時間內拿出成績,交出答卷。

交好楊天誠只是最基礎的第一步,缺乏市高官的支持,工作根本就開展不了,好在楊天誠也是識大體明曉輕重的人,這一點上兩人迅速達成了一致。

第二步就是要盡可能的在下一步工作上找到切合點,有能夠幫自己分擔擔子和責任的人,蔣勝寬逐漸納入視野,而雷仕群這邊也算是初步有了一個攜手意向。

這是一個好兆頭。

當然,這也是大勢所趨,誰都清楚如果中州局面再這樣繼續下去,誰都不會好過,這是前提。

在這個前提之下,就是發展思路的問題了。

就目前來看,憑借著自己在漢都的大手筆光環和較為前瞻的一些見識,乃至手裏掌握著的一些資源,沙正陽覺得自己基本上是控制了局面,起碼是這破局這一步應該是可以走穩的。

但這還不夠,沙正陽渴望更大的成功,更大的影響力和號召力。

所以他打算要在人代會當選致辭上開一炮,哪怕楊天誠不為自己背書,他也準備要好好利用這個機會振奮一下士氣。

……

“唔,我知道,我知道,美滋食品,還有思美食品,這是我們中州食品行業的兩大龍頭企業,國家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我在中央大型企業工委工作的時候,和國家發計委和農業部接觸也比較多,……,對於我們平原這樣的農業大省來說,農業永遠是不可忽略的,而如何實現農業的低產值向高產值高附加值的轉化,還有很多值得研究和嘗試的方向,……”

沙正陽朗聲大笑,和對方兩人握手,他身邊站著市人大副主任劉坤平、市政府秘書長蔣勝寬。

“邢總和崔總都是我們中州的名人,而食品行業也是帶動我們中州工業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對就業、稅收和消費拉動很大,對此我要代表市委市府感謝兩位老總和你們的企業對我們中州市做出的巨大貢獻,……”

拜會人代會代表是應有之意,倒不是說擔心當選問題,這都是走程序,但是作為即將上任的市長,對代表們的一個看望,了解各個領域各個階層對未來中州發展的一些想法看法和建議,也是一種渠道。

沙正陽本意是想有選擇性的看望一些代表,時間太緊了,但是很快意識到自己這樣做的不妥,立即改變主意,哪怕多花一些時間也要一一走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