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節 落實

楊天誠對沙正陽的意見還是十分重視的,略一沉吟就道:“你的意思是我們應當利用現在這段時間,先把我們自己準備工作做好?”

“嗯,只有夯實內功,我們才能在未來的競爭中占據優勢和先機,我雖然還不太了解咱們中州的情況,但中原新區還是一個空架子,高新區和經開區的發展思路不清晰,定位模糊,現在又有中原新區這個規格更高、內容更豐富、前景看起來更美好的新區出來,那怎麽來尋找各自的定位,找準發展路徑?恐怕市委市政府要好好考慮。”

“中原新區也就罷了,從省裏到市裏都會日益重視,但高新區和經開區已經這麽多年了,但支柱產業和優勢產業不明顯的問題很突出,一旦未來我們都把重心轉移到中原新區去了,那高新區和經開區怎麽辦,會不會被淪為邊緣化的境地?”

沙正陽提出了一個最現實最迫在眉睫的問題。

各自的定位,還有未來市裏是如何打算安排這幾個定位照理說應當截然不同的功能區,高新區技術產業不高新,經開區產業壯大前幾年還不錯,但這兩年又明顯放緩了,培育不出新的增長點,中原新區還是紙面上,下一步該怎麽辦?

楊天誠不知道沙正陽話語裏是不是有對這幾個理論上應該是中州市經濟增長點和突破口的功能區工作進展不太滿意的意思,但人家說得也有道理。

中州高新區一直顯得存在感不足,小打小鬧,也沒形成氣候,經開區倒是有些規模,但食品產業占了大頭,也還有一些電子、機械、電氣這一類的產業,也有一定規模,但總體來說不強不大。

中原新區本身確立時間太短,還停留在紙面的研究討論上,具體落實還沒說到那裏來,這樣一張卷子交在面前,委實不太讓人滿意。

“正陽,你擔心的的確是一個問題,咱們都清楚,高新區也好,經開區也好,從當初建立之日起,目的就是要發展產業經濟,嗯,最早是要依靠工業化來拉動城市化建設進程,即便是到目前,這個目標也沒有改變,嗯,中原新區出來了,省裏賦予了更高層面更豐富的內涵外延,現在省裏市裏也都還在研究其定位和規劃,咱們姑且不提,但高新區和經開區要有一些新氣象新動向,這是情理之中的事情,但如何來改變,在哪些方面要做出改變,你有一個好的考慮麽?”

楊天誠這番話倒也情通理順,市委定方向,政府具體來操作,他們兩人要先把方向和路徑定下來,才能談得上具體的推進和操作。

沙正陽笑了起來,“天誠書記,其實咱們也沒必要繞那麽多圈子,中原新區拋開不談,那麽就剩下高新區和經開區,還能談什麽?咱們中州高新區和經開區難道還能和燕京或者上海、廣州那些高新區和經開區比,說一千道一萬,就落到一個事情上,產業和項目,再說直白一點,就是要培育產業,這一點沒什麽好多討論的,……”

“……,內培外引,就目前來說,重點還是招商引資拉來項目,當然可以不必拘泥於某一項產業,可以在政策引導上有些傾向,但是說句不客氣的話,我們中州現在還沒有多少底氣嫌這嫌那,只要符合法律和環保要求,能帶來就業和稅收,大小不論,行業不論,先進來再說,日後再來考慮如何優勝劣汰和政策調整擠壓的問題,……”

楊天誠苦笑,這一位還真的不客氣。

挑明了說,現在的中州的確沒多少底氣,不說撿到盤子裏都是菜,但起碼有願意到中州投資的,你高新區或者經開區敢稍稍忸怩一下,只怕人家就到嵩陽、三川這些區縣的開發區去落地了,人家條件沒準兒比你還開得好呢。

“唔,歸根結底一件事情,咱們培育本地企業壯大這項工作一直在做,但效果不算太好,今後也會一如既往的做下去,但迫在眉睫,或者說最能立竿見影的,還是要招商引資,尤其是能引來一些大型制造業的項目,可能這才是對我們中州最具帶動作用和影響力的,正陽,你怕是心裏有些譜兒了吧?”

楊天誠也挑開問,沙正陽就挑開說:“有,但目前中州這邊還有許多工作需要做,當初漢都也是如此,現在我們正好可以接著這段時間非典帶來的緩沖期,打好基礎,做好準備,……”

“你具體說一說,要針對性的做哪些工作?”楊天誠也不在意,現在就是要刺刀見血真刀真槍做事的時候了。

“高新區和經開區的模式要改,招商引資要效仿漢都高新區那樣搞一站式服務,先把服務體系建立起來,規範服務流程,這是樹立形象的一個最佳契機,只要頭開好了,養成了好習慣,未來很多工作要好開展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