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九節 副手(第2/2頁)

楊天誠已經直覺不自覺的將沙正陽和自己獨立於市裏邊其他領導了,這在之前是不可想象的,起碼前任市長讓他完全沒有這種感覺,但現在和沙正陽在一起,他也越來越享受這種攜手駕馭和合作共贏的滋味。

市委副書記季子安在中州市裏是一個比較邊緣化的角色,起碼在沙正陽來中州之前是如此。

作為土生土長中州人,而且也在中州市裏工作過十多年,照理說他應該很能適應才對,但是他在市裏邊工作十來年時間裏一直是在鄉鎮和區縣一級,然後直接調到了省裏邊,又在省裏邊工作了十多年,而且一直是在農業口工作,前年才下掛到市裏擔任副書記,所以他基本上沒有在市這一級層面工作過。

正因為這種有些獨特的經歷使得他一直有些找不準自己的定位,和前任市長關系不太好,但是也和楊天誠沒太多默契,所以久而久之就變成這種尷尬局面。

不過沙正陽在和季子安接觸了幾次之後,倒是覺得季子安這個人不錯。

可能因為早年在農村工作的經歷加上在省裏一直在農業口工作,所以對三農這一塊的工作很有感情,也很上心,有這份心思的人,沙正陽覺得起碼品行不會差。

幾次交談,季子安和沙正陽在於沙正陽探討三農工作中的許多焦點難點問題上都是爭論激烈,但是絕大部分時候沙正陽都還是靠著前世記憶中帶來莫大優勢說服了對方,這種對話經歷也讓季子安對沙正陽的觀感極佳。

這人與人之間如果印象好了,投緣了,很多工作就很容易對接溝通了,所以當楊天誠試探性的提出比亞迪項目要麽讓雷仕群,要麽讓薛一行去負責時,沙正陽卻提出可以考慮讓季子安去負。

這也情通理順,季子安是分管經濟工作的副書記,不能只專注三農工作,當先中州市的經濟工作重頭戲還是工業板塊,而雷仕群更需要從政府層面更綜合統籌的角度來為這些項目考慮服務工作。

楊天誠對沙正陽的建議很是吃驚,他沒想到沙正陽居然會對季子安有這麽好的看法,在他看來,沙正陽應該是看不上季子安的那種風格和見識的,或者說季子安的想法和做派是和沙正陽的理念格格不入的,但沒想到卻並非如此。

“天誠書記,老季可能因為工作經歷的原因對‘三農’這一塊工作很有感情,所以在對待咱們中州發展的一些觀點看法上略微偏激了一些,但是他的出發點是好的,只是囿於自身的一些認知,在某些方面認識深度略微欠缺了一些,我和他談過幾次,或者說辯論過幾次,覺得很有意思,他的一些想法理念,比如在如何確保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農民的利益得到保證,農村和農業工作不至於空心化表面化,農村基層組織如何避免邊緣化宗族化,我覺得還是很有獨到見解的。”

沙正陽的話讓楊天誠有些不以為然,他也不是那種心胸狹窄的人,和季子安也一樣進行過幾番爭論。

季子安這個人脾氣還是還倔的,並沒有因為楊天誠是省委常委、市委書記就在觀點上讓步,相反他更願意在這些他認為自己是正確的觀點上堅持自己。

楊天誠和他的幾番“較量”並沒有能說服他,或者說他認為楊天誠是認識到了問題,但是卻為了加快工業發展和城市化進程有意忽略了‘三農’這一塊的工作,而他認為如果做得好是可以兼得的,所以這也是二人關系比較僵的主因。

“呵呵,正陽,老季這個人,我清楚,嗯,準確的說,他對‘三農’方面的一些看法還是很有見地的,但是你作為分管全市經濟工作的市委副書記,你是要對中州市的經濟工作負責的!你不是一個單純的專家學者,不能完全站在一個無視具體層面操作難度和輕重緩急取舍的道德高度來評判工作,你是需要沉下去抓工作的!我在金河當過公社黨委書記,幹過縣長,歸德更是全省數一數二的農業大市,難道我不知道‘三農’工作的復雜性特殊性困難性具體性?笑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