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節 說服

譚振國從燕京回到中州時,已經是九月中旬了。

他是跟隨省委副書記齊浩波到燕京去對接工作的。

總體來說,這一趟收獲不小。

他也不知道沙正陽是從哪裏獲知這些消息的,和教育部那邊的溝通比較順暢,中央對“中部崛起”戰略正在進行征求意見和討論,尚未形成一個完整的規範性的文件,但是毫無疑問已經把征求意見下發到了教育部,所以教育部接到平原省委省政府和中州市委市政府的這個請求時,也是頗為吃驚。

很多情況譚振國也是從齊浩波那裏獲知的,甚至連楊天誠在交代給他時,很多都語焉不詳。

從齊書記那裏譚振國得知省委之前其實對這方面的消息也並不靈通,甚至反應也有些遲鈍,一直到楊天誠和沙正陽二人專門到省委省政府找主要領導做了一次專題匯報之後,省裏邊才開始重視起來。

在燕京城裏他們一行人一呆就是一個星期,拜會了很多領導。

一些是齊浩波原來的人脈關系,一些是和平原省委省政府聯系較為密切的領導,還有一些就是從平原省走出去的領導以及本身就是平原籍的領導幹部,把一切可以動用的資源都動用了起來。

應該說這樣的舉措還是取得了一些效果,平原省是最先走出這一步的,加之本身平原省在中部幾個省區中高校資源就是最為欠缺的,與平原省目前經濟發展勢頭以及人口總量極不相稱,所以中央本身也有意要在這方面進行一些調整安排。

現在平原省主動來對接了,來反映問題了,那麽這也是一件好事情,可以正好的推動這項工作的落實。

教育部一位副部長還專門和省裏主要領導通了電話,打趣說平原省現在已經走到了改革開放的潮頭上,這邊中央政策尚未正式成型,平原省就已經能夠用主動對接,並施加影響力了,甚至把工作都做到了教育部和全國人大教育工委那邊了。

“振國,氣色不錯,看樣子收獲頗豐啊。”楊天誠其實早就知道了情況。

譚振國基本上隔一天就要給他打一個電話匯報一下工作情況,所以他對省裏派出的對接工作組這一段時間開展了哪些工作,接觸了哪些領導,都都了如指掌,甚至他也打過一些電話,希望最大限度的把所有能動員的資源都動員起來。

“天誠書記,的確效果不錯,教育部那邊比較吃驚,沒想到我們甚至已經拿出了一個相對較為具體詳實的方案來了,嗯,他們都在說我們平原是不是太饑渴了,齊書記也說平原在這方面吃虧太久了,可算是等到中央在這方面有所傾斜了,當然要以最快的速度來落實,我們中州首當其沖,自然要打頭陣。”

譚振國點點頭,“只不過政策還在征求意見過程中,因為也不是單單教育這一項工作,可能最後會有也給綜合性的文件出來,教育部也會拿出一個教育板塊的具體方案,我們先報上了名,而且感覺上邊也的確是有意要在這方面給我們中州開綠燈,扶持一下。”

“這是應有之意,建國初期和改革開放初期,我們省這一塊上沒有去努力爭取,加之中央布局的時候還是優先考慮了沿海地區和大城市,畢竟高校也需要一些特定資源,而我們中州那個時候的確拿不上台面,但現在我們中州的發展有目共睹,尤其是今年以來,我相信中央也是看得到的,……”

“嗯,沙市長來我們中州之後的確給我們中州帶來了很大改變,……”譚振國也不得不承認這個事實。

這無可否認,楊天誠對此也是贊不絕口,這家夥把在漢都那一套迅速運用在了中州,而且也收到了奇效,季子安這個老頑固都能被沙正陽給說服主動去廣東跑比亞迪項目,而且還孜孜不倦,這讓譚振國也是“嘆為觀止”。

要知道這家夥可是敢在市委常委會上公開和楊天誠唱對台戲的,雖說都是為了工作,但像季子安這麽楞的,譚振國還是第一次見到。

“嗯,所以我原來是對中原新區不太看好的,起碼我覺得近期不太現實,我們中州沒有那麽多要素資源來支持中原新區的發展,省裏邊當時其實也提了一些想法,但前提都是我們中州要扛起擔子,省裏可以有一些配套,當時我覺得不切實際,但現在看來,我的眼光還是狹隘了一些,正陽來了之後和我談過兩次,也提出了一些新的設想,像高校資源,以及圍繞教育、科技、文化等產業的一些發展,有一些非常新穎的看法,我承認,我有點兒動心了。”

楊天誠沒有在譚振國面前隱瞞什麽。

譚振國沉吟了一下,“所以您就把中原新區主導權交給市政府那邊了?一行怕是牢騷滿腹吧?”

這段時間薛一行都是情緒很不好,經開區那邊成績不彰,孫韶華接手中原新區之後動作力度很大,連帶著官泊和金河都動了起來,《平原日報》和《中州日報》都刊載了中原新區現在的一些進展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