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章 郵寄論文(第3/3頁)

楊銳笑笑說:“收藏。你要是有興趣,也可以買點郵票,放家裏。”

“我買這東西做什麽,弄不好就讓侄兒給撕碎了,不如寄信的時候買。”吳倩眨眨眼,又道:“你是要集郵吧,集郵得買以前的郵票,越早越值錢,新郵票沒意思。”

“我喜歡新票,好看。”

“怪人。”吳倩嬌嗔一聲,還是去拿郵票了。

楊銳表情異樣且期待的留在櫃台處等待。

中國最早的集郵熱,就是80年代初期開始的。不過,席卷全國還得等上好幾年。在82年,即使是大城市的郵市也稱不上火爆,西堡鎮乃至溪縣,都沒有一兩個集郵的人,在郵政所工作的吳倩,也就是知道集郵的概念,卻從未接觸過。

應當說,82年的中國,也沒有幾個有興趣又有實力的收藏人。

一本上百張郵票的集郵冊,賣到二三十塊錢就足以令藏友津津樂道好幾天了,大部分情況下,蹲在城隍廟和郵局門口的人是以交換為主。兩個人遇到一起,就互相翻看對方的集郵冊,既能過足眼癮,有想要的郵票,也可以討論互換。

直接出錢,大批量的購買新票的人幾乎沒有。畢竟,80年代人都是吃工資的,一版80張的生肖票,票面價值六塊四,一家三口雙職工的城市居民,一個月也就攢個五六塊錢,若是外地人,還得存著錢買火車票回家,哪裏有閑錢買郵票。

能每月花三毛二,買一組四方連的都算是有實力的郵友了。對比一下也能理解,一盒大前門才三毛六,一盒大雁塔才兩毛六,普通的地方機關公務員抽的是9分錢的羊群,又有幾個舍得月月買新郵的,那種每月買一版郵票回家的,不是有灰色收入,就是新時代的敗家子。

此外,楊銳知道猴票值錢,82年的中國人卻是不知道的。同樣是生肖票,30年後的80版猴票價值萬元,81版雞票就只有三四百元,82版的狗票更是只有四五十塊,若是有人省吃儉用的買了狗票,一直持有到底,算上通貨膨脹,究竟是賺是虧,卻也難說。

所以,80年代的集郵人,關心的依舊是舊票。所謂物以稀為貴,清代的萬壽郵票,陜甘寧邊區的早期郵票,才是80年代集郵人心目中的好票,相比之下,後世炒的風風火火的生肖票,文革票,現在都鮮有人關心。

楊銳早就決定,賺了錢以後,買一堆的郵票送給表哥段航。因為在《新概念英語》印刷的時候,段航夫婦是以自己的名義,貸款12500元,借給了楊銳,解了他的燃眉之急。

如果不是表哥段航夠義氣,表嫂也夠賢惠,楊銳沒錢印刷《新概念英語》第二冊,弄不好就要把新概念英語第一冊全部砸在手裏。

那樣一來,他得到的就不是第一桶金,而是第一桶債了。

在80年代初,欠債上萬元可不是說笑的,數年乃至十數年不能翻身都不稀奇。

早前,楊銳也沒有余款做收藏,他得隨時準備著資金添置儀器和實驗材料。

現在卻不一樣了,他拿到了西捷工廠的分紅,而且往後的每個季度都有分紅,如此一來,買郵票的花銷,也就不算什麽了。

“買些給表哥,剩下的就當給自己買保險了。”楊銳摩挲著下巴,莫名其妙的笑了出來,這要是買一堆郵票藏家裏,還真是窮光蛋了都不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