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4章(第2/2頁)

84年的中國,學術水平堪憂,但也不是沒有亮點的,楊銳取代西斯特以後,這就變成了國際官司,國內有沒有後盾,想來還是有些區別的。

楊銳按捺住心情,重新看了一遍自己的筆記本,然後打電話買了去平江的機票,準備從平江轉車回家。

在北京就算能找到錢,找到的也是人民幣,美元還是要想辦法從輔酶Q10的工廠找補。

打完電話,楊銳返回學校,找到劉院長申請提前考試——這自然只是過場,劉院長大筆一揮,道:“你今年期末面試通過了。”

楊銳多問一句:“符合政策嗎?”

“怎麽不符合,你的學術成績在美國都得到了承認,更別說今年還在頂級期刊上發表了論文,這樣的學生還要強制參加期末考試,我們難道都是老古板嗎?”劉院長說著自個兒樂起來了。

楊銳實在沒有心情聊天打屁,感謝了劉院長以後,再去找蔡院士修改去各地拜訪的時間,他想集中在一周的時間裏,盡可能快的拜訪各地的委員,騰出時間來回家。

至於回家的理由,楊銳未作解釋,蔡院士也沒有多問。在他看來,楊銳的成果通過鑒定是理所當然的,這樣的一個過場,還要不停的送禮,本來就有些為難年輕人。

因此,蔡院士用鉛筆在墻上的地圖上畫了個圈,即道:“現在京城有四名教授是成果評定委員會的委員,咱們爭取用兩天的時間全部拜訪了,如果人家有事不在,那就等咱們拜訪其他人的路上,再抽空拜訪,反正,現在坐飛機經常要從北京轉機的。”

楊銳點頭。

“上海有兩名教授,再加上南京的一位,這裏一共是三位,我們優先拜訪,剩下四名教授散在天南海北,實在來不及的話,就聽天由命吧。”蔡院士畫的幾個圈很有理科的嚴謹,北京的圈最大,上海的其次,剩下的小圈多在東南,很能體現中國的學術圈分布。

這還是國家計劃的年代,等到高校流動徹底放開以後,馬太效應會讓北京以外的地方高校,尤其是坐落在特大城市以外的高校在學術方面黯然失色。連中科大都熬不下去,其他高校就更不用說了。

蔡教授將圈子畫出來,並不耽擱時間,他帶著楊銳,楊銳帶著禮物,先是重新拜訪了前些天開了小會的北大教授,並與各個教授約定了拜訪其他教授的時間。

一條無形的線,將楊銳與蔡教授,蔡教授與教授們,教授們與教授群穿了起來。

所謂科班出身的學者們,就用這樣密不透風的蛛網,將象牙塔越擡越高,直到普通人夠不到的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