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誇街(第2/2頁)

“大家情緒怎麽樣?”

陳良奇怪的看了蘇城一眼,道:“那當然是高興了,六十塊工資的人,都拿到90塊了,七八十塊的,現在拿到一百多。要不是規定工作時間不許超過12小時,我看有人敢不睡覺。”

蘇城啞然。

他的思維又穿越了。放在20年後,連續三班倒或者12小時工作,指不定要引起多少抱怨和抗議,但在80年代國企普遍開工不足的背景下,能夠加班加點的進行生產,簡直令人嫉妒的眼紅。

在農民年收入三四百元,現金不足百元的背景下,大華實業的薪酬水平堪比後世的外企,這種情形下的加班,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蘇城突然想到舒蘭那日用葷油做春卷,說板油難買,轉頭問道:“那工人拿到工資,能買到商品嗎?”

陳良嘿嘿一笑,道:“搶唄。”

身邊幾位大娘,也七嘴八舌的說了起來。

改革開放以來的10年裏,通貨膨脹和物資緊張輪番兒出現,有時候一起來,衣服、被罩、火柴、副食品,或者冰箱、彩電、洗衣機……無論是耐用品還是日常用品,都在搶購的範圍內。

蘇城也遭遇過搶購浪潮,只是有了美元後,改去華僑商店購物——中國人生產的最精致商品,這個時期都是用來換外匯的,在不追求高科技的前提下,生活品質並沒有多少降低。

“以前,咱們遇到物資短缺怎麽解決?”蘇城一邊問,一邊向辦公室走去。搶購來的多了,各國企都有自己的招數。

陳良就得意的笑道:“我們以前都是換。咱們和化工廠的關系好,給他們多批點材料,再通過他們聯系化肥廠、化纖廠、再聯系地方物資局、副食品廠和布料廠。這幾年油田效益好,從上面也能要來東西。”

蘇城也笑,這個交易鏈可真不短。要說起來,八九十年代,甚至到21世紀初,工業上遊企業的生活都不怎麽樣。

進到辦公室裏,陳良更是食指向上,點睛道:“最主要的是,油田有外匯。”

蘇城頷首。初來東營,他就見識到了油田的進口大客車,對油田的外匯價值深有體會。

不過,在蘇城眼裏,吃不起肥肉,說起幸福多少有些心虛。

蘇城想了想,道:“陳主席,你能不能給咱搞一批好肉?大家勞動強度這麽大,清湯寡水的,身子怕是撐不住。”

東營有肉鋪,數量還挺不少。但職工一方面舍不得買,一方面要搶著買肥肉。誰都舍不得把有限的錢,花在排骨和腱子肉上。

蘇城所謂好肉,在此時有一個形象的標準“四指厚的膘”。

在飼料尚未大行其道的時候,膘肥體壯的豬,還真是挺稀罕的,味道也相當不錯——不是體魄健壯,基因優良的豬種,它根本長不出四指厚的膘。

陳良以為蘇城想給職工食堂加餐,一拍胸脯道:“您說個數,我弄來給您送過去。”

蘇城摸著下巴想了想,道:“咱們一千多號人,每人30斤的話……”

“打住,打住。”陳良嚇壞了,眼睛發直道:“我的天爺!蘇廠長,這才過重陽節呢,您就準備年貨了。這時節,我到哪裏找幾萬斤豬肉去,還得是好肉,根本不可能。”

“1萬斤肉,也才五六十只豬吧。”蘇城懷疑的看著他。

“蘇廠長啊!五六十只豬啊,您問問油田總部,他們分年貨的時候,敢不敢誇這個海口。”陳良搖頭道:“現在物資供應是充足了些,但買的人也多了。撒胡椒面似的一攤,誰都別想多拿。再者說,這沒節沒假的,發30斤豬肉,過年發什麽。”

“咱們工人三班倒,比別的工廠也辛苦多了。”蘇城說著點點頭,道:“那先這樣,我完了打電話問問。”

陳良只當蘇城有心,但也沒太在意他的話。如今,市場上3塊錢一斤的豬肉要票,不要票的黑市肉則需4塊,一進一出,1萬斤就差1萬元。那些能拿到條子的“官倒”們,又怎會放著1萬塊錢不要做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