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三十四章 方式不同

蔡順不相信蘇城的話,看在中央空調的份上,多問了一句:“淺海鉆采是一個系統工程,3年時間,你準備怎麽完成?”

“只要把關鍵技術做出來就行了。”蘇城一本正經的道:“我們用2到3年的時間,將幾十個關鍵技術完成。剩下幾百幾千個小技術,自然會有人去做的。”

“誰去做,難道又要從外國人手上買?”焦剛不屑的道:“早幾年就遇到過你這樣的人,什麽造不如買,現在的技術是好買,但咱們自己能做出來的,幹嘛要買?崽兒賣爺田心不疼。”

蘇城失笑道:“我幾時說要從外國人手上買了?”

“那你還能從哪裏買?”

“我們搞一個投資公司,向各個學校發布任務,他們只要願意承攬,那我們就資助,完成的技術專利歸我們,論文歸他們。”蘇城與好幾個人交換了意見,才得出這樣一個方案。

任何國家的大學經費都是不足的,在80年代末,尤其如此。大部分的專家學者,都只能做理論研究,實用技術的開發應用非常少。這並非大家都致力於做基礎教學了,而是因為缺錢。

在集中一切力量發展經濟的浪潮下,大學就像是島嶼一樣,只會受到沖擊,並不會因此而壯大,更別說富裕了。

但是,正因為大家都在做理論研究,所以,實用技術更容易出彩和受到關注。若是想發表一篇好文章,拉贊助就成了必行之道他們現在更多的還是通過學校來尋找資金,假如蘇城拿錢送上門,根本不會有人拒絕。

至於專利,更是不會有人關心。

蔡順回想了一下自己的目前在學校的朋友,不由點頭道:“這確實是個可行之道,等於增加了研究人數,而且支出也少。不過,你得用多少人來檢查呢?”

“由學校去檢查,我們根據進度給贊助,而且要求正規的會計手續。同樣的,無論是手續違規,還是進度未完成,那就結束資助,重新資助另一個人。我的想法是,資助別的大學。”

大學也是有競爭的,光是為了留住蘇城的大筆資金,學校自然會負起責任來,對老師們進行監督,他們獎懲起來也比較方便。

蔡順品咂著蘇城的提議,思考良久,不得不承認,從制度上來說,已經沒有多少問題了。難得他想的如此清楚,竟是沒有自己等人,這個計劃也能做下去的樣子。

回頭看看焦剛和裘富,蔡順不由問道:“那我們總公司和貴公司的職責分配……”

“我們不以這種方式合作。”

“嗯?”

“任何想要參與這個項目的單位或個人,都可以報名,我已經請人在總公司範圍內下發文件通知了。”

蘇城的釜底抽薪,立即把蔡順給燒昏了頭。

以蔡順等人為首的總公司研究院,處心積慮的想要壓倒蘇城,因此愣是延遲了一個月的時間,才到濟南來見面。

在此期間,蘇城的確如他們所願,有懷疑,有生氣,又氣餒,有退縮……

但是,蘇城手上的牌太好了,遠比蔡順他們的牌要好的多。用在大學裏的招數,同樣可以用在研究所裏。

助理研究員評副研究員,再評研究員,都需要寫論文做實驗……要是經費裏露一點出來,那更是偌大的誘惑。

蔡順壓下心裏的震驚,道:“我是代表總公司和你談的,你不能和下面的研究所談。”

“我能。”

“好吧,你沒有必要這樣做……”

“文件和通知已經發現去了。”

如果總公司和蘇城談,雙方的規模根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自然優勢多多。但是,蘇城如今已經拿到了名義,所以,他更多的是把自己當作總公司下屬的一個研究所,然後找其他的研究所合作。

這種平等合作下,必然是蘇城占優勢,且讓總公司無法幹擾。

“那先看看你們的研究進展吧。”蔡順徹底失去了局勢的掌握,態度也變好了。

蘇城向顧海健示意,讓他將目錄先拿出來。

翻譯出來的論文都是資源,原文是要花美元的,譯文是要花中華煙的,都不便宜。目錄則是整理過的,差不多就是蘇城預備復制的技術了。

蔡順看了裏面的內容,就知蘇城已經選定了方向,他心裏的最後一點堅強,也被敲的粉碎。

“我們能做什麽?”蔡順語氣誠懇的道。

埕島油田將是中石油的淺海鉆采實驗場,搞海洋鉆鉆探的研究者,不能失掉這個機會。

蘇城並沒有被他的誠懇所迷惑,而是指了目錄的一行,道:“你就搞可變徑穩定器吧。”

蔡順大怒,“可變徑穩定器”只是位移井的旋轉導向技術中的一個小系統,根本不符合他的身份。

蘇城一副愛要不要的模樣,笑道:“再過幾天,這個項目也就有人報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