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七章 油液監測系統

有了王總的介紹,大華實業的工作進度頓時快了不少,通過它,公關部迅速說服了又一名院士。不過,蘇城出面的時間卻很少,只有對方正式要求見面的時候,他才會出現。其他時間,蘇城要麽在深交所,要麽就泡在大華實驗室中。

歷經兩年時間,大華海洋石油研究所,大華三次采油所以及新成立不久的大華石化研究所全都產生了一系列的成果。它們中的大部分來自於國外的技術轉讓,少部分來自跟蹤研究,但也有數個項目進行了重點開發,建立了自己的專利體系。

就時間來說,這已經非常快了。除了大量的外匯投入之外,大華實驗室研究員的作用更突出。經過數年的培訓和積累,蘇城招募的50多名“記得名字”的研究員,漸漸的開始嶄露頭角。要讓一名普通的石油大學畢業生記住名字,這些研究員自然都有著與眾不同的水平,他們中既有令人憎惡的大部頭課本的作者,也有學術論文繞不過去的“參考文獻大家”,最多的則是某些獎項的獲得者,如國家科學進步獎等獎項——雖然二級或三級國家進步獎已經非常厲害了,但若是達不到變態的水平,也不會被一名本科生記得名字。

可以說,這些年輕人裏,最少有三分之一強,未來是有資格做院士的。

蘇城能夠招募到他們,也用了相當的心思和資源。至少在當下的中國,沒有人會為了招人,安排往返飛機旅遊,並且提供類似國外大公司的分紅體系。各種研究設施和研究計劃的靈活度也非常之高。

比起僵硬到21世紀仍然沒有改觀的國立研究員,大華實業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毋庸置疑。

而他們也給予大華實驗室相當的回報。在1990年,大華實業新增的專利數量與中石油和中石化相當,購買轉化自國外的技術也僅次於中海油。

若以人數效率比來算,大華實業超過中石化的10倍以上。當然,這也沒什麽稀罕的,到2010年,研究效率超過國企10倍的中國公司太多太多。何況大華有這麽多院士級的人物。

要說起來,大多數的院士,他們產生大量成果和重要成果的時候,往往是三四十歲的時候。年富力強又精力充沛,正是做事業最好的時候,等他們真正成為院士的時候,他們本身的科研能力已經進入退化狀態了。

院士與其說是一種能力的認可不如說是一種榮譽。他們為國家領導人做智囊的時候,專業水平綽綽有余。但是,如果要讓他們繼續進行艱苦的研究,那是很難做到的。大多數時候,指揮手下的研究員做艱苦的研究,其工作量已經有些超過他們年齡的負荷了。

當蘇城在實驗室內看到“油液監測系統”的條目的時候,對這一點的認識就更深了。

“誰做出來的。”蘇城放下目錄就問。

他的周圍站著一圈的研究員,全都年輕的不像話。丟在科學院一類的機構裏,他們先得洗燒瓶洗三年,然後才有拜師學藝的機會。

是的,以中國學界目前的現狀,一個年輕的研究員要是沒有一個背景硬紮的師傅,別說研究資源各種匱乏,就算是研究出了東西,也很難得到承認,被妄加指責更是常態。張冠李戴的事兒聽說的很少,發生了多少估計永遠是一個迷了。

大華實驗室裏,就有受不了機構研究氣氛的人跳槽而來。到了大華實業,他們唯一需要競爭的就是研究經費和研究進度。

采用NIH審批制度的大華科學進度審查委員直屬集團,同行評議流程不僅要求評價審查和結案審查,而且有中期進度審查,無法達到要求,或者不能產生效益的項目都有被消減資金乃至被砍的隱憂。但只要光明正大的進行競爭,努力研究和工作,研究者並沒有額外的負擔。

此刻,就有人羨慕的看向後排一個招風耳的瘦小青年。即使是在年輕的話,他的面貌看起來也有些太年輕了,幾乎像是初上大學的學生似的。他把肩膀緊窄的縮了起來,明顯有些不適應眾人的圍觀。

黎渙祥已經徹底轉作了技術官員,在蘇城耳邊輕聲道:“李舟從小跳級念書,是我們去年招募的年輕人,年末的項目審核中榮獲第一名,獲得了獨立開始項目的機會,這是他的第一個項目。”

“我看後面寫著47項專利?他怎麽做到的?”蘇城在黎渙祥低聲說話,其他人只能好奇的看著。

黎渙祥無奈的道:“這小子幾乎不睡覺,而且,他做出來的第一個潤滑油分析就非常精彩,經過評議會的確定,我給他安排了兩個助理。進度一下子就上去了。”

不是每個研究員都有獨立進行項目的機會。在中國,一個研究員若是40歲就能主持獨立的項目組,就堪稱年輕有為了。運氣好的話,又是一方學霸。國外的研究機構資金充沛,往往能夠給30歲左右的優秀研究者提供獨立的項目資金,但大多數人也要到35歲才能有這樣的機會。